ID: 23745027

1.4《植被与土壤》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0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植被与土壤,格式,教案
  • cover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研究土壤》单元 4. 植被与土壤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研究土壤》 课题 4.植被与土壤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3 岩石和土壤 3~4年级 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土壤形成缓慢,部分地区土壤面临流失或沙化危机。 理解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能减少水土流失。 明确土壤沙化的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刮风天气多)和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科学思维 能通过模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出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发展逻辑推理思维。 能从多角度分析土壤沙化的原因,并对应提出治理措施,培养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 探究实践 能按照步骤完成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能结合生活和资料,调查家乡防治水土流失或土壤沙化的措施。 态度责任 感受土壤资源的珍贵,树立保护土壤、防治土壤沙化的意识。 积极参与保护土壤的讨论与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掌握土壤沙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分析土壤沙化的综合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 教学 准备 两块同样大的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一块无植被覆盖)、两个一端垫高的托盘、浇水壶、实验记录单。 土壤流失、沙化的图片和视频;不同地区防治土壤沙化措施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植被与土壤。 一、情境导入:土壤的危机 1.展示土壤流失(如河流中浑浊的泥水)、土壤沙化(如荒漠景观)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现象?你们知道土壤形成需要多长时间吗?” 2.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自然状态下,形成 20 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成百上千年。如今,一些地区的土壤正面临流失或沙化的危机。” 3.引出课题:“植被和土壤之间有什么关系?植被能保护土壤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植被与土壤》。” 【意图解析】通过展示土壤危机的直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问题的关注,结合教材知识强调土壤形成的漫长性和土壤危机的严重性,从而自然引出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 1.介绍实验目的:模拟自然界中雨水冲刷土壤的现象,探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讲解实验步骤: o取两块同样大的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无植被覆盖,分别放入两个一端垫高的托盘中。 o往两块土壤上以同样的方式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o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如浇水的方式和水量要一致),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无植被覆盖的土壤被冲刷得更严重,积水也更多;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被冲刷程度轻,积水少。 5.分析实验结论:植被能够减少土壤被雨水冲刷的程度,起到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意图解析】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直观理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