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8975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五)+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38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答案
    仿真卷(五) 1.B———故事内容上首先看其是否有助人伦的教化功能”错误,原文第②段说“戏曲故事虽亦助人伦,成教化,但戏曲首先予人美感,人们有闲去看戏,为的是享受,享受视、听的感官之美”,可见首先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2.A———旨在强调戏曲创新应首重美感”错误,文章开篇引述《苏三起解》,是为了引出戏曲助人伦、成教化、重美感的特征。 3.(1)你不该认他。(2)我不要你的钱,钱弥补不了你的罪过。 4.①推动剧情(情节)发展。②表现鲁侍萍想见见亲生儿子急切又理智的心理。③揭示母子不便相认的社会原因。④情理兼具,言辞恳切,富有感染力。⑤大段台词,使对话节奏产生 变化。 5.D D项在强调圈子的作用,言外之意要有圈子,选项此意与题干所指相反。 6.B———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错误。 7.D 与:赞成。 8.B 例句:连词,因为。A项,介词,用;B项,连词,因为;C项,连词,来,表修饰;D项,介词,在。 9.A A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D项,陈述句。 10.D A项,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B项,斗牛,古义指斗宿和牛宿;C项,古义是两个词,指行动因此。 11.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12.C———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错误。文章的前两段没有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只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不要有所顾虑,表现的是孔子作为老师的平易谦和。 13.A———用语平白,削弱了对比感,乏善可陈”错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14.(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2)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3)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15.A———嫉”只有一个音jí。“诬”指捏造事实冤枉人;“污”指脏东西或弄脏。本题文中应选“诬”。“咒”只有一个音zhòu。 16.D———驱逐”指赶走;“驱使”指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也指推动。文中第一空填“驱逐”合适。“无可奈何”指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万不得已”指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文中第二空填“万不得已”恰当。“必定”有认定事实的意思;“可能”有不确定的意思。文中第三空选“可能”合适。 17.A A项,比喻;B项,设问;C项,拟人;D项,排比。 18.A 正确的语序是观察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细节———盖顶落一鸳鸯,嘴、翅膀等处局部有残缺。鸳鸯嘴微张,颈部羽毛细微可见,翅膀收紧。 19.D A项,“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风格。此处用词不当,作者要表达的是韵味浓厚,可将“一格”改为“韵致”。B项,将评价性句子前置,颠倒了语序,跟前面不连贯。C项,“设计巧妙”是评价性词语,可跟最后的评价连在一起。“别具一格”错误同A。 2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只有三句话,第一句话的重点在于“读你”两个字,提到对“读你”的感觉是读千遍也不厌倦,像美好的三月。第二句话是列举读的这个“你”可能是迷人的风景、刻骨铭心的往事、美好的人们、伟大的经典等。第三句话是重复强调“读你”的感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总的来说,“读你”的感觉常常很美好,“读”字可以理解为品读、品赏、研究、欣赏、回忆……“读你”可以是观赏一段迷人的风景,可以是回顾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也可以是欣赏美好的人们,还可以是品读伟大的经典……写作时围绕“读你的感觉很美好”这一内容展开,作文感情基调是美好的、愉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