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9497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81637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书,阅读
  • cover
(课件网) 散文之美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汇报人:WPS 整本书阅读 《红岩》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02 了解人物事迹,品析人物形象,分析作品写法。(难点) 01 通过整本书阅读,知晓经典情节。(重点) 03 体会革命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目标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郁达夫 导 入 知人论世 PART 01 罗广斌(1924—1967),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被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建国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 走近作者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杨益言在那场屠杀中幸免于难,被营救出狱。与罗广斌合著长篇小说《红岩》。建国后在重庆市委工作,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血花》《江姐》《小萝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从准备到成书,前后历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的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探寻背景 作品结构 PART 02 初读文本,把握情节 PART 03 1.简述《红岩》的核心情节线索,并概括三个关键事件。 《红岩》以重庆解放前夕的地下斗争和狱中抗争为主线,围绕“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冲突展开。 关键事件1:甫志高擅自扩大沙坪书店,吸收特务郑克昌,导致联络站暴露,许云峰、成岗等人被捕。 关键事件2:江姐目睹丈夫头颅高悬城头,强忍悲痛继续革命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捕,遭受竹签酷刑仍坚贞不屈。 关键事件3:狱中斗争(绝食抗议、龙光华牺牲追悼会)与最后的武装越狱,革命者用生命迎接黎明。 特务徐鹏飞设宴拍照以制造“国共合作”的假象,许云峰当众痛斥其虚伪,拒绝碰杯,揭穿敌人利用照片进行政治宣传的意图。这体现了他敏锐的政治警觉性与无畏的斗争精神。 2.许云峰是如何识破敌人“假宴请”的阴谋的?这一情节体现了他怎样的特质?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 PART 04 坚韧与信仰:肉体痛苦与精神崇高的对比,凸显其革命意志的不可摧毁。 群体象征:作为女性革命者的代表,她的宣言激励狱中难友,成为集体精神的支柱。 江雪琴/江姐 1.江姐面对竹签酷刑时说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一场景是如何塑造她的形象的? 信仰坚定:肉体痛苦无法动摇对党的忠诚。 牺牲精神:以生命守护《挺进报》秘密,体现革命者的使命感。 成岗 2.成岗在《我的“自白”书》中写道“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这反映了他怎样的革命品格? 3.华子良装疯潜伏十余年,这一人物设定有何深意? 斗争策略:展现地下工作者“隐忍蛰伏”的智慧,与正面抗争形成互补。 精神象征:表面麻木与内心炽热的对比,诠释“永不熄灭的革命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