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导学案 【基础梳理】 一、少年皇帝 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2.严峻形势 (1)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繁重 ①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仍坚持抗清。 ②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③蒙古漠西和漠北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2)统治的根基不稳 ①民族关系:满洲贵族入关后强行圈地、剃发易服所造成的满汉矛盾尚未消除。 ②辅政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巨大,少数大臣专权跋扈,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③藩镇问题:三藩割据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统一。 二、巩固统一国家 1、稳定朝廷秩序:处置鳌拜,禁止株连,显示出年轻康熙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2、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之乱 ①概况:亲政后的康熙 出卷网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割据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康熙帝果断决定“撤藩”;后又亲自指挥平叛,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②影响: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2)统一台湾 ①前提: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随后坚持抗清,割据台湾则阻挠了国家统一。 ②过程: 1681年,郑克塽即位;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派施琅攻占澎湖, 郑克塽投降;随后设立台湾府,台湾重新归属中央政权。 ③影响: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 出卷网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平定边疆的蒙古准噶尔贵族叛乱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展起来,其首领噶尔丹企图分裂祖国;康熙帝出兵平叛,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兵败自杀。这一胜利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4)加强民族团结(总原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对汉族:①措施: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②成效: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 对其他少数民族: ①措施: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 ②成效: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通过分而治之的手 出卷网段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3、维护国家专权,击退沙俄入侵 (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入侵黑龙江流域,建立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当地少数民族; (2)概况:康熙帝提出筑城 出卷网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1689年双方签定《尼布楚条约》,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定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多年的稳定。 4. 康熙帝能够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因 (1)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2)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成、加强;(3)康熙帝英明果敢,富于政治智慧。 三、评价 康熙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1.功 (1)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叛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2政治:智擒鳌拜、恢复开科取士,稳定朝廷秩序,缓和阶级矛盾。 (3)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促进了经济发展。 (4)文化:提倡文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 出卷网文化传统,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书籍,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交流。 (5)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6)抵抗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 2.局限性 (1)对内:大兴文字狱、设南书房,加强了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思想使许多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