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伴我成长》 教学设计 ———成长离不开学习 一、教材分析 “成长离不开学习” 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快乐学习》第 1 课的核心模块,也是学生建立 “学习与成长关联” 的起始内容。本模块立足学生从出生到三年级的成长轨迹,通过 “学走路、学说话、学整理” 等生活化事例,引导学生发现 “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同时借助 “大人是否需要学习” 的调查与讨论,拓展学习的主体范围,打破 “只有孩子需要学习” 的认知局限。此外,课本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的名言引用,以及 “做事长本领” 的实践引导,为学生搭建了 “认知 - 体验 - 践行” 的学习链条,既呼应了单元 “快乐学习” 的主题,也为后续探讨 “学习途径”“学习意义” 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成长认知的关键环节。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对 “学本领” 有直观感受(如会穿衣、会写字),但尚未将 “零散的本领学习” 与 “持续的成长过程” 建立系统关联,部分学生甚至认为 “学会的本领是天生的”。此阶段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 “自己成长故事”“家人生活场景” 兴趣浓厚,乐于分享个人经历,但抽象归纳能力较弱,难以从 “学走路、学说话” 等事例中提炼 “学习贯穿成长” 的核心观点。此外,学生对 “大人的学习” 关注度较低,普遍存在 “大人已经什么都会,不用学习” 的误区,需通过真实调查与案例引导,矫正这一认知偏差。 三、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 “成长离不开学习”,认识到学习是青少年实现个人成长、未来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的基础,初步树立 “为成长而学、为进步而学” 的朴素志向。 道德素养:在分享个人成长故事与倾听他人经历时,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品质;在调查家人学习情况时,学会礼貌沟通,增强家庭责任感与感恩意识。 法治观念:结合课本隐性渗透的《义务教育法》理念,让学生明白接受学习是适龄儿童的权利与义务,懂得珍惜学习机会,不浪费成长时光。 健全人格:通过发现 “自己从不会到会的成长痕迹”,体会学习带来的成就感,缓解对 “学习困难” 的恐惧,培养积极向上、乐于探索的学习心态。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明白 “学习是自身成长的必需”,从主动回顾学习经历、独立完成 “学本领” 小任务等小事入手,初步建立对自身学习与成长的责任认知。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事例与自身经历,列举从出生到现在学到的本领,明确 “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通过 “大人学习情况调查”,让学生认识到 “学习不分年龄”,大人也需要通过学习适应生活、提升能力。 (二)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 “本领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打破 “天生就会” 的认知误区。 让学生从 “被动感知学习” 转向 “主动关联成长”,能自主将 “学会的本领” 与 “个人成长变化” 对应起来,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故事分享法(讲述成长故事)、调查实践法(调查家人学习)、情境讨论法(分析大人学习案例)、直观演示法(展示成长照片 / 视频)。 课时安排:1 课时(40 分钟)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包含课本插图(学走路、学说话、学整理、学礼仪等)、“大人学习” 场景图(奶奶学用智能手机、老师参加培训、爸爸学做菜)、短视频《成长的脚印》(剪辑婴儿学爬、幼儿学说话、小学生学写字的片段)。 实物与材料: “我的成长本领卡”:每人一张,用于记录 “自己学会的本领、学习过程、学会后的感受”; “大人学习调查表”:每组一份,包含 “调查对象、学什么、为什么学” 三项内容; 成长道具:婴儿鞋、乳牙纪念盒、第一次写的汉字作业、学系鞋带的鞋子模型(可提前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