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5904

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1687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 cover
(课件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A .真实性 B.时效性 C .准确性 D .生动性 1.新闻指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的新闻包括( ) ( ) ( )等,狭义的新闻专指( )。 2.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六要素包括( ) ( ) ( ) ( ) ( ) ( ) 。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 ) ( ) 背景及结语。其中, ( ) ( ) ( )三部分是构成一则消息必不可少的。 3.下列不属于新闻的三个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消息 何人 导语 主体 标题 标题 导语 主体 文体知识检测 消息 通讯 新闻特写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D 了解作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著有《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 1893—1976 背景介绍 国民党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1949年4月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22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字音 要塞(sài ) 阻塞(sè) 堵塞(sè ) 塞子(sāi) 锐不可当(dāng) 当真(dàng) 溃退(kuì) 匮(kuì)乏 馈(kuì)赠 歼灭(jiān) 阡陌( qiān) 纤维(xiān) 浏览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起因: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标 题 对 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样表述结果,为何第二篇用“横渡”,而不是直观的“南渡”? “横渡”的意思是横穿水面到达彼岸,不仅说明了客观事实,显示了我军阵容强大,还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勇往直前,锐不可当,而且这个词读来更有气势,又表达了胜利的豪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百万大军”线上我军阵容强大,“横渡”表现出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导语: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35万 三分之二 35万 大部分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