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 苏 教 版 | 选 择 性 必 修 1 说出人体热量的来源及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 01 阐明体温稳定的调节过程。 02 说明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的特点。 03 事实: 1.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在研究体温时,通常将人体分为核心部位和表层部位。核心部位的温度称为体核体温,表层部位的温度称为体壳体温。 2.人体体壳温度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 3.研究表明,体核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即体核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例如,肝部约为38℃,脑部约为38℃,直肠部约为37.5℃。 体壳体温 (表层部位) 体核体温 (核心部位) 体壳和体核部位及其体温示意图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1.比较说出人体各部位温度的差异情况。 例如,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皮肤温度分别为:足部约27℃,手部约30℃,躯干部约32℃,额部约33℃。环境温度为35℃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缩小。而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变大。体核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例如,肝部约为38℃,脑部约为38℃,直肠部约为37.5℃。 2.分析为什么生理学把人的体温确定为体核的平均温度,而不是体壳的平均温度 人体表层部位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体核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体温: 生理学把人的体温确定为_____。 由于体核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通常用口腔、腋窝、直肠处测得的温度来代表体温。_____最接近人的体核体温。 体核的平均温度 直肠温度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稳定在37 ℃左右,为什么? 体温37℃左右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37℃左右) 想一想: 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之后,再给他们测体温? 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 1.人体内的热量是如何产生的? 2.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什么?产热的途径有哪些? 3.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什么?散热的途径有哪些? 4.人体调节散热的方式是什么? 阅读课本P69最后两段至P71,思考以下问题: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 2.人体的产热: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主要指有氧呼吸) (2)人体的产热器官 从基础状态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等; 从影响体温看主要是肝和骨骼肌。 组织器官 重量 (占体重的百分比) 产热量(占机体部产热量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 运动或劳动 脑 2.5% 16% 3% 内脏 34% 56% 22% 骨骼肌 40% 18% 73% 其他 23.5% 10% 2% 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 战栗是指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 一般节律为 9~11 次 · min -1 。 战栗时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但不做功,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量 。 除细胞代谢产热和行为性运动产热外 , 骨骼肌的战栗产热也非常重要 。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1)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3.人体的散热: 皮肤 (2)散热途径: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 (2)散热途径: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 (2)散热途径: (水分的气化—不感蒸发) (汗液的蒸发—可感蒸发)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 (2)散热途径: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通过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