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3823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5907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学年,2025-2026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装置及操作 2.实验步骤和方法 (1)溶解:称量粗盐,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 不再溶解 为止。 (2)过滤:将食盐水用玻璃棒引入过滤器,如滤液浑浊应 再过滤一次 。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 玻璃棒搅拌 ,当 有较多固体出现时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4)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把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将提纯的精盐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产率=  ×100%。 3.过滤和蒸发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过滤操作 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滤纸破损 ;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 仪器不干净 等。 (2)蒸发操作 ①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为宜,倒入过多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易迸溅。 ②蒸发皿中的液体 不能蒸干 ,以防食盐晶体迸溅。 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盐的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南风通常指暖风,“南风急”有利于粗盐提纯操作中的( D ) A.溶解 B.沉降 C.过滤 D.蒸发 2.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B )     3.粗盐提纯实验中,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C ) A.过滤时滤纸破损 B.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蒸发时固体飞溅 D.余热未完全烘干水 4.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让粗盐溶解更多 B.在每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各不相同 C.当蒸发皿中水分完全蒸干时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5.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出5 g粗盐,用量筒量取10 mL水 B.溶解:将水倒入烧杯,逐渐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C.过滤:将烧杯内的所有物质全部倒入过滤器内,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 D.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至较多晶体析出停止加热 6.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甲实验三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且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C.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① D.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 7.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C )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8.从如图选择仪器,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溶解 、过滤、蒸发。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BDF (填序号)。 (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9.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如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烧杯 ,b 铁架台 。 (2)操作②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 引流 ,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 。 (3)操作③的名称是 蒸发 ,当看到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4)称取5.0 g 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50 g。 10.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A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