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3825

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3463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实验,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学年
    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操作 现象 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 钠溶液 氢氧化 钙溶液 分别加入1~2滴 紫色石蕊溶液 分别加入1~2滴 无色酚酞溶液 2.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的反应 将一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可以看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碱的化学性质 (1)在试管中加入1~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无色溶液约1 mL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 。 (3)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 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 ,说明氢氧化钙 溶于水,其水溶液显 性;继续在一支试管中加水使之溶解,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观察到该试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如图是小亮利用点滴板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向6个孔穴中滴加等体积的稀盐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处溶液变为红色 B.观察②、③处实验现象,可比较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反应④可用来除去铁锈,将生锈的铁器长期浸泡在酸中效果更好 D.确定⑥处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可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 2.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绘制了H2SO4的思维导图。图中“→”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所选物质不能实现对应转化的是( ) A.甲可选Al或Fe B.乙可选NaOH或Ca(OH)2 C.丙可选CuO或Fe2O3 D.丁可选BaCl2或NaCl 3.向如图所示的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B.通过比较②③中的现象,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C.④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⑤中会先产生少量气泡,然后逐渐停止 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变红色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5.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 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 (3)D试管中的固体与A、B、C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属于不同类别,D试管中的固体可以是 (任写一种)。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气体)。 6.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A   B  C  D   E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乙烧杯中的物质应是 。 (2)某同学观察到图C中溶液颜色由 变为 ,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另一位同学想用紫色石蕊溶液、铜粉、锌粒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7.某兴趣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2)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气球的变化是 。 (3)丁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同时向乙和丙装置中分别注入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5 mL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如图),乙和丙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有 ,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8.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的化学性质。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有 (填试管序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