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1.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 2.立足史料实证,理解“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会提取信息,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3.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黄巾起义的背景、概况、特点和影响。 自主学习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设问1:东汉是怎样建立的?什么是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1)原因:①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 ,有的不理朝政,导致大权旁落,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 越来越激化。 (2)标志: 年,外戚 夺取政权,定国号为“ ”,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1)背景:①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也被农民起义推翻。 ②西汉宗室刘秀趁机起兵,以“ ”为旗号,与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共同反抗王莽的统治。刘秀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不断扩大。 (2)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 年称帝,后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 。 (3)统一:刘秀称帝后,全国各地还存在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又用10多年的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3.光武中兴 (1)措施 ①在政治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②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 ,禁止残害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 。合并 ,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允许北方各族 ,缓和民族矛盾。 (2)采取稳定社会局面措施的目的: (3)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 4.东汉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 农业 牛耕 耕作方式的变化(二牛一人一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水利 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手工业 冶铁 发明了 ,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质量 制瓷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自主学习任务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设问2:东汉后期政局是怎样动荡的?割据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朝政就由黄帝的母亲皇太后主持。皇太后要掌管朝政,往往依靠自己的父兄,使得皇太后的亲族进入朝廷,形成了外戚保全的局面。 (2)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操控,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 ,设法限制乃至除掉外戚。宦官帮助皇帝限制和铲除外戚势力,得到皇帝的宠信,把持朝政,又形成 的局面。 (3)影响: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②为了扩大势力,外戚和宦官集团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2.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1)原因:曾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 ,此时势力不断壮大。 (2)表现:①极力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 ②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为害一方。 ③有的豪强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 (3)影响: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任务三、黄巾起义 设问3: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背景:(1)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再也无法忍受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各地相继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但都被朝廷镇压下去。 (2)创立太平道的 传教10多年,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概况: 爆发时间 年 领导者 张角 特点 一场 结果 历时9个月的黄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