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6739

4《望海潮》《扬州慢》对比阅读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072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30张
  • cover
(课件网) 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还要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意象和风格, 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3、体会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导入 柳永的《望海潮》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直接以城市为写作对象的词,南宋姜夔自度曲《扬州慢》也是直接以城市为题材的词。这两首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宋词,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尽管内容不同,意趣相异,但都是怀古伤时的城市主题佳作。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两首经典宋词。 望海潮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扬州慢 “扬州慢”就是姜夔根据情感需要作词,再创制新曲来传情达意的“自度曲”。 “慢”,即“慢曲”,依“慢曲”所填的词即为“慢词”。慢曲调长拍缓,舒缓低沉,怨调居多。依慢曲所填的慢词多为长调,层层渲染,长于铺排,宜于抒情。 借助意象 探讨意境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学习任务一 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 对比阅读《望海潮》《扬州慢》,找出词中的意象,完成表格,体察意境之差异。 篇目 意象 意境 情感 望 海 潮 扬 州 慢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 繁华富庶 惊叹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美丽雄奇 赞美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鼓、烟霞 太平祥和 艳羡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繁华热闹 芥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小结 姜夔《扬州慢》抒战事之痛, 隐斥统治者苟安求和,是“乱世之悲”。 柳永《望海潮》写承平日久, 歌功颂德(干谒),是“治世之音” 。 比较鉴赏 解锁技法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学习任务二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派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望海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写杭州: 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重地; 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 从自然景观上说,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 从市井风貌上说,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 从百姓生活上说,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少都心情愉悦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铺叙,词作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表现杭州的繁华,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望海潮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直书其事,反复叙说。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 氛的作用。 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位置重要、历史悠久、繁华) (美丽、雅致、繁华) (钱塘江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 (湖山之美) (歌颂地方官政绩) (民众悠闲的生活) (长官休闲的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