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邓宗良散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煤油灯 邓宗良 ①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凳条。上面放一盏点着的煤油灯,就成了写作业的小桌子。坐在旁边低矮的小凳子上,看上去像蹲在地上。母亲看我趴在凳条上写作业时间长了,就说,油灯太暗了,歇歇眼睛吧。她把凳条上的煤油灯和书本拿到了小凳子上。 ②窄的凳条,可以平躺上去。我看着夜空,星星有些迷离,像无数个晕化的小点点,似乎正在慢悠悠地飘落。多眨几下眼,星星渐渐清晰。它们一颗颗的,数也数不清,悬停在深蓝的夜幕上。它们的闪烁,像轻轻的呼吸,又像低声的絮语。偶尔,流星忽然划破寂静的夜空,像有人在天边飞快地擦亮一根火柴。 ③母亲挪动小凳子,坐到了凳条边。她常说起星星和月亮的那些民间传说。这些故事,母亲小时候,外婆跟她讲过。顺着母亲举起的胳膊望去,那里有牛郎星和织女星,那里还有北斗星……母亲的手指尖仿佛触碰到了这些闪亮的星辰。 ④数着星星,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醒来时,头发似乎有些湿凉,抬手一摸,并没有露水。煤油灯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捻灭了。灯罩被摘了下来,搁在小凳子上,母亲用一小把稻草,把灯罩上的烟灰擦掉了。 ⑤大煤油灯,是班主任家访后,父亲才买的。它的油瓶灯座大了,高了。变大的灯罩,顶端收紧后,拉出长长的圆管,像细小的烟囱。它防风了,明亮了,也费油了。 ⑥那时我读初一,初中附设在小镇的小学。班主任家访,事先没打招呼。父母开始忙活起来。母亲把小煤油的灯芯挑高,拨松,好让火苗燃得旺些,家里亮些。灯罩顶冒出了些黑烟。城里来的班主任,已习惯了煤油燃烧的呛鼻味。 ⑦班主任看了一眼小煤油灯,表情慢慢严肃起来。她从椅子上站起来,蹲下来打量着我的眼睛,问,晚上写作业,看得清楚吗? ⑧父母看班主任蹲下来,有些局促不安,也跟着蹲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是班主任的习惯。班主任说,给孩子换盏亮一点的灯吧。家里就有了这盏大煤油灯。 ⑨小镇里,有时会停电。电压低时,灯泡的光亮还不如煤油灯。早就装上了电灯的学校,依然离不开煤油灯。 ⑩高中毕业后,我到渔业码头的吹填工地打工。公社教办主任让人叫我赶紧回镇小学当代课教师。我用上了之前的班主任留下的那间宿舍。停电时,在她点过的煤油灯下,学着批改作业。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是给学生做示范。我拿笔的手沉重了起来。 不久,我当上了班主任。班里一些学生自愿来校上晚自习,担心停电,都带着小煤油灯来。晚自习后,我跟他们一起走到校门前小运河的涵洞桥,才停下脚步。他们怕灯火被寒风吹灭,把煤油灯抱在胸前。煤油灯的火苗晃动着,渐渐远去,像几颗星星,消失在小镇的小巷里。 高考恢复,小学里很多老师都参加了。离春季开学很近了,教办主任才急匆匆地给我送来了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他抑制不住惊喜,开心地说这又说那,没了平时的条理和稳重。之后,他叹了一声,说,本来要让你转正的……我点了点头,说,应该把名额给留在这里的民办老师。说着,眼眶里一下子潮乎乎的。教办主任看着别处,像是在喃喃自语,说,那棵挂钟的凤凰树,快开花了。 哦,凤凰树又要开花了。我们学校的凤凰树。 离家前那个夜晚真短,母亲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没说完,院子里的鸡窝就传来鸡翅膀扑棱的声响。公鸡快要打鸣了。母亲说,孩子,睡吧,明天还要出远门,出那么远的门。 母亲背过身子,缓缓地捻灭了煤油灯,星光洒在蒲草屋顶上。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6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母亲的手指尖仿佛触碰到了这些闪亮的星辰,”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拜和对满天星辰的无限憧憬。 B.第⑧段中“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是班主任的习惯。”这一交代表现出班主任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