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9869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7176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一、自学质疑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一、读题目·《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词牌名。 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 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公元1127年,宋都开封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杭州。宋室南渡成为南、北宋的分水岭。金兵大量屠杀无辜平民,把人视同猪狗,开封及周边方圆几百里都惨遭杀掠,饿殍遍地,竟食人肉,大量汉人被在耳朵上刺字,作为奴隶出卖。金人搜刮大量土地,强制中原人改变发型和服饰,朝廷上下为之一空,二百年府库蓄积荡然无存。 写作背景 张孝祥心怀亡国之痛,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 ,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 写作背景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思考:上片的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妙处难与君说”,诗人感受到的“妙处”是什么? 二、讨论领悟 特点:表里俱澄澈。 表现? 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三、展示分享 “妙处”有怎样的内涵? 内涵: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净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小结上阕 词的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的澄澈的洞庭秋色图画。又非只立意于歌颂自然,而是借此自比品格,烘托心绪,为下片蓄势。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①用典:“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 ②双关:“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 下片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胸怀? 冰雪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