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2025.11 一、 本大题共 5道小题,共 18分。 1.(3分)D 解析:材料一明确指出,心理学视角的美学追求包括“关注视觉思维的接受性”“关注内容 的民族性”“重视形式的融合性”“符合时代的需求”四点,D选项“关注观看者的视觉反 应,其它元素融入可灵活取舍”与原文相悖。 2.(3分)B 解析:材料一提到“形式融合性”的核心是“稍微复杂点,稍微偏离一点和稍不对称”,而 非完全规则或极度杂乱。B选项对称结构基础上对部分笔画做轻微倾斜,符合“稍偏离对称” 的原则;A、D是“极为简单规则”的图形,C是“完全无规律、杂乱”的图形,均不符合。 3.(3分)C 解析:张冠李戴,原文“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字体,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亲切感。” 4.(3分)A 解析:材料一核心是“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材料二核心是“平面设计中常用的字体 类型及各自特点”,二者论述重点不同,A 正确。B 项错误,“引发民族心理共鸣”对应材 料一“内容民族性”的“民族特性元素”,而非手写字体的“工具差异”;C选项材料二未 涉及“心理学视角”;D选项材料一“时代需求”与材料二创意字体“折射时代特征”,均 指字体设计需贴合时代特征,表意相近,并非“不同”。 5.(6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以楷体为基础,“秋”字“禾”部融入稻穗纹理 依据:契合材料一“中和之美”(字体端正)与材料二印刷字体“规整调和”要求,稻穗呼 应中秋丰收内涵。 示例二:毛笔手写“中秋”,保留墨色浓淡变化 依据:符合材料二手写字体“个性与亲切感”特点,毛笔笔触传递传统节日温暖情感。 示例三:创意设计,“中”融圆月、“秋”变灯笼,虚实线条结合 依据:对应材料二创意字体“装饰传导”,材料一“意境之美”(营造月夜氛围)与“简约 之美”(虚实结合)。 实例四:对称结构+银灰渐变,兼顾简约与现代感 依据:满足材料一“简约之美”(线条简洁)与“时代需求”,渐变避免单调,适配现代应 用场景。 【评分标准】建议 2分,结合中秋字体特征+美学价值,原文依据 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 6小题,共 24分。 6.(3分)B 解析:“泉之源弗疏”中“疏”应译为“疏通、疏导”,指打通泉源让水流出,而非“疏松” (多形容质地松散,与“泉源”搭配不当),解释错误。 7.(3分)D 解析:D两个“则”均为连词,表承接,译为“就”(虚空不停就明澈;质朴过文采就粗野), 1 / 6 意义用法相同。A项:前“因”是“依靠、凭借”(情依靠本性产生);后“因”是“趁机” (趁机袭击沛公),意义用法不同。B项:前“乎”是介词“于”(与阴阳契合);后“乎” 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吗”),意义用法不同。C项:前“且”是“尚且”(上天尚且 不违背);后“且”是“将要”(你们将要被俘虏),意义用法不同。 8.(3分)B 解析:“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中“其”指代“性”(本性),而非“情”(它), 正确理解应为“百姓沉溺于情感却不能知晓自己本性的根源”,选项误将“其”对应“情”, 理解错误。 9.(3分)C 解析:原文明确“安于和乐,乐之本也;动而中礼,礼之本也”,即“乐”的根本是“安于 和乐”,“礼”的根本是“行动符合礼”,选项混淆了“礼”与“乐”的根本内涵,理解错 误。 10.(6分) (1)百姓无法“复其性”的原因(3分) 核心是“情”的干扰:百姓被喜、怒、哀、惧等七种情感迷惑(“情既昏,性斯匿矣”), 且这些情感循环交替、不断攻伐(“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导致本性被遮蔽, 终身无法看清自身本性(“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焉”)。 (2)圣人帮助百姓“复性”的具体方式(3分) 圣人通过“制礼作乐”引导:①制作礼仪以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