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0127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84760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环节一】自学质疑 自学《全品.导学案》(P272)和课本《游园》及注释,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翻译全文。 1.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 2.作品介绍 汤显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牡丹亭》与《西厢记》、《桃花扇》、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万历二十八年(1600),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且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情感。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3.背景介绍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封建礼教对她管束很严,有一次她在丫鬟春香的帮助下偷偷来到后花园,看到春光明媚,不禁发出虚度青春的感叹。 4.剧情介绍 杜丽娘游园回来做了个梦,梦见和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梅树下相会,令其念念不忘。梦醒后,相思之情更加炽烈,但现实与梦境反差太大,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经皇帝调解,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5.《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压抑,同时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唤起她青春意识的觉醒。 6.古文今译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与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客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中的女子太辜负了这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了! 【学习环节二】讨论交流 1.如何理解曲子开头两句中所反映的情感波澜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历来为人传唱,其妙处何在 【学习环节三】展示分享 1.如何理解曲子开头两句中所反映的情感波澜 开头两句写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