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0929

2.7《加快溶解》教学课件(17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787608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加快溶解,教学课件,17张,PPT,教案,素材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 ——— 加快溶解》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水” 的第七课,承接前一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溶解限量),聚焦 “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是 “水与物质相互作用” 认知体系的延伸。教材以 “生活问题→多组对比实验→归纳规律” 为逻辑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探究 “搅拌、加热、物质颗粒大小” 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将 “溶解” 认知从 “量”(溶解多少)拓展到 “率”(溶解快慢),为后续理解 “生活中加快溶解的应用” 奠定基础,体现 “科学探究需通过多变量对比验证猜想”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 “加快溶解” 有生活经验(如冲咖啡搅拌、用热水化糖),能直观感知 “搅拌 / 加热能让物质溶得快”,但对 “物质颗粒大小(如块状 vs 粉末)” 的影响陌生,且缺乏 “控制变量验证猜想” 的科学思维(如探究搅拌时,易同时改变温度)。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实验操作中易出现 “变量控制不当”“观察记录不及时” 等问题。不过学生对 “动手验证猜想” 兴趣浓厚,可通过 “三组对比实验 + 清晰分工” 突破难点,同时需强化 “单一变量、多次观察” 的实验习惯。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知道搅拌、加热(升高温度)、将物质弄碎(减小颗粒大小),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反之,不搅拌、低温、块状物质溶解较慢。 建立 “溶解速度受多个因素影响,可通过控制条件改变溶解快慢” 的初步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 “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时间”(如搅拌 vs 不搅拌、热水 vs 冷水),提升对比分析与归纳思维,总结 “单一变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基于实验现象(如粉末糖 1 分钟溶解,块状糖 3 分钟溶解),推理 “变量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颗粒越小,接触水的面积越大,溶解越快),培养证据意识。 (三)探究实践 经历 “提出猜想(哪些方法能加快溶解)→设计三组对比实验→操作记录→归纳规律” 的完整探究过程,掌握 “控制单一变量” 的实验方法(如探究加热时,固定搅拌、颗粒大小不变)。 能在小组合作中分工(操作变量、计时、观察、记录),完成多组实验,初步养成 “及时记录、客观对比” 的探究习惯。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 “溶解速度规律” 的探究兴趣,培养耐心观察、严谨操作的实验态度,避免 “未控制变量就得出结论” 的情况。 体会加快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冲药搅拌、磨碎洗衣粉),树立 “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三组对比实验,探究 “搅拌、加热、物质颗粒大小” 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归纳 “搅拌 / 加热 / 弄碎能加快溶解” 的规律。 掌握 “控制单一变量” 的实验方法(如探究颗粒大小时,固定水量、温度、不搅拌),能准确记录溶解时间与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 “控制单一变量” 的实验原则(如探究加热时,仅改变温度,保持搅拌、颗粒大小、水量相同),避免因多变量混乱导致结论错误。 精准操作实验(如同步计时、观察溶解终点 ——— 物质完全消失),并准确对比三组实验的溶解速度差异。 教具准备 实验材料(每组): 探究搅拌影响:2 个烧杯(各装 100 毫升常温 water)、块状白砂糖(2 份,每份 5 克)、搅拌棒 1 根、秒表 1 个、实验记录表。 探究加热影响:2 个烧杯(1 个装 100 毫升热水 <60℃>,1 个装 100 毫升冷水)、块状白砂糖(2 份,每份 5 克)、搅拌棒(均不搅拌)、秒表、温度计。 探究颗粒大小影响:2 个烧杯(各装 100 毫升常温 water)、白砂糖(1 份块状,1 份磨成粉末,均 5 克)、搅拌棒(均不搅拌)、秒表。 多媒体资源:冲咖啡搅拌、用热水化蜂蜜的生活视频;三组对比实验步骤动画;溶解速度影响因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