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2229

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专题训练: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146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运用,专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专题训练:文学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B.古代有关年龄的词有很多,如:“始龁”是指七八岁,“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加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C.中国古代晋升官职常用的词语有“升”“擢”“迁”“拜”“拔”等。如《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升职。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悲惨世界》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令堂”“令尊”是常见敬辞,“贵庚”“愚见”是常见谦辞。 C.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D.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辑整理成的纪传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均出自其中。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美学家、翻译家朱光潜,他的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C.《蝉》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D.“阎”是指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所以用“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4. 下面书法作品分别是唐朝怀素的《苦笋贴》、北宋苏轼的《啜茶帖》、明朝文徵明的《茶具十咏》(部分)、清朝汪士慎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部分)。都与茶有关,其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A.图1《苦笋贴》是草书,作品上疏下紧,上轻下重,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B.图2《啜茶帖》是行书,每字各具姿态,大小错落,整体布白自然雅致。 C.图3《茶具十咏》是楷书,笔画规范,字形端正,蕴藉文人儒雅的气质,给人以狂放之感。 D.图4《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是隶书,笔画多蚕头燕尾,字形扁宽,方圆合度,结构严谨。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阅读鲁迅的小说《社戏》,我们可以感受到绍兴“年规戏”的热闹场景,体会到其中的童真童趣和淳朴民风。 B.读诗,可以获得审美的愉悦。《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通过重章叠句,直接诉说主人公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营造了“秋水伊人”的美丽意境。 C.君子当自强不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以古代圣贤的经历,通过对比论证,强调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告诉我们君子处世要刚毅坚韧,持之以恒。 D.人的价值在于有思想。《怀疑与学问》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精神,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在不断地怀疑、发问、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音韵较近体诗自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登幽州台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属此类。 B.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人们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C.“画家梁文樑在新与旧交替的时代变革中,不是选择放弃,而是自觉肩负起把真、善、美传播到四方的责任”,是一个选择复句。 D.《回忆我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及对母亲教给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等的感激。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