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153

4.古诗三首 山行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同步练习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34134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山行,第二,课时,课件
    (课件网)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 上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二 作者简介 三 精读课文 四 课堂小结 五 拓展延伸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积累描写秋景的经典诗句,了解晚唐诗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文学的认同感与喜爱之情。 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山行》,结合注释理解 “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等词句的意思。 通过梳理 “远上寒山 — 白云生处 — 停车枫林” 的描写顺序,理清诗歌从 “远景” 到 “近景”、从 “行走” 到 “驻足” 的观察逻辑,培养有序感知事物的思维习惯。 结合诗句想象 “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构成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秋景的优美意境。 激趣导入 查阅字典 联系生活 想象画面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查阅字典 联系生活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迁移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山行》 学习《山行》 山 行 杜牧(803—853) mù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清明》等。 在山中行走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学习《山行》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mù xié 白 云 山 径 人家 枫林 霜叶 借助注释,理解前两句诗和后两句诗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山行》 远上①寒山②石径③斜④, 白云生⑤处有人家。 注释 ———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用石板铺成的小路。 【斜】曲折向前延伸。 【生】产生,生出。 停车坐①爱枫林晚②, 霜叶③红于④二月花。 注释 ———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学习《山行》 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学习《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学习《山行》 这次秋游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学习《山行》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山行》 fēnɡ jìnɡ xié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hán 学写字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山行 眺望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驻足欣赏 枫林 霜叶 秋比春美 结构梳理 山行 拓展延伸 默写《山行》,同桌互评、修改。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推选优秀书写作品,全班展评。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古诗三首》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文化自信 深入感受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秋天山林的独特之美,体会古典诗歌 “诗中有画” 的艺术特色;积累描写秋景的经典诗句,了解晚唐诗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文学的认同感与喜爱之情。 (二)语言运用 正确认读 “斜、寒、径、生、枫、霜” 等生字,规范书写 “斜、寒、径”(重点指导 “斜” 的左右结构、“寒” 的上下结构笔顺); 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山行》,结合注释理解 “寒山、石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