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一、古代印度文化 思考1:请说出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及其特征,并指出早期古印度文明及其证据。 1.地理与文明概况 范围: 哈拉帕文化 文明: 印章文字 证据: 包括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梵天—创造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当他们分解布卢沙(人)时,将他分成了多少块?他的嘴是什么?他的两臂?他的两腿?他的两足叫什么?……婆罗门(祭司)是他的嘴;两臂成为罗阇尼耶(王者);他的两腿就是吠舍(平民);从两足生出首陀罗(劳动者)。 ———《梨俱吠陀》创世四篇之《原人歌》 婆罗门教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 思考3: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贱民(不可接触者) 佛教 公元前6世纪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佛教艺术 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代表 数学 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史诗 源自口头创作,经人加工而成,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印度教确立为国教 2.历史与文化成果 社会情况 文化成就 思考2:阅读P26-27,按时代顺序梳理文化成果。 雅利安人建立一系列国家 佛教产生 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梨俱吠陀》 梵文 社会矛盾尖锐 印度教开始兴起 笈多帝国 2世纪-4世纪初-500 324BC-187BC 孔雀王朝 2500BC-1750BC 哈拉帕文化时代 1500BC-1000BC 吠陀时代 600BC-400BC 列国时代 印章文字 青铜时代 首个统一政权 奴隶制国家 统一政权 中央集权 佛教兴盛 桑奇大塔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3.古印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思考3:印度文化外传产生了哪些影响? 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5世纪,印度文化在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建筑、宗教以及风俗习惯) (1)对东南亚 佛教文化深入东南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南传佛教主要是用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对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产生深刻影响 3.古印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上天竺寺 孙悟空 领域 表现 经济 天文 史学 文字 其他 公元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历史概况与文化(自主学习) 朝鲜王朝 1392-1910 918-1392 高丽王朝 1122BC- -194BC 箕子朝鲜 194BC-107BC 卫满朝鲜 57BC-688 三国时代 新罗统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出现青铜器,稍后铁器出现 公元前5世纪前后 7世纪,修建瞻星台 12世纪《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史书;15世纪《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体例 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在汉字基础上创造谚文———世宗大王《训民正音》 2.古代日本历史概况与文化(自主学习) 镰仓 → 室町 → 德川 幕府统治时期 592 飞鸟时代 710 660BC 日本建国 646 大化改新 784 奈良时代 1192 平安时代 1868年 领域 表现 精神 文化 建筑 文学 绘画 古代日本人崇拜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神灵,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