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 3.11 温度计的秘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明确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即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理解液体温度计(如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科学思维: 1.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2.能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瓶装饮料不装满)。 探究实践: 1.能独立或合作制作简易温度计模型,规范完成“液体受热/遇冷体积变化”的实验操作。 2.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如液柱上升/下降),并根据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1.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实验中养成细致观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2.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用自制模型解释温度计的秘密,并将热胀冷缩原理迁移到生活现象的解释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情境问题 师:(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这是我们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谁来说说,你在使用温度计时观察到过什么现象? 生:测热水时,里面的红柱子(液柱)会上升;测冷水时,液柱会下降。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温度变化时,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或下降呢?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板书课题:温度计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破解”这个秘密! 课 程 学 习 探究实践 活动:研究温度计能测量物体温度的秘密。 任务一:温度计里有什么秘密? 1.观察温度计,提出猜想 师:(展示温度计内部结构示意图)大家看,温度计里有一根玻璃管,底部有个“小泡泡”(玻璃泡),里面装着液体(如水银、酒精)。温度改变时,液柱变化可能和液体有关。请大胆猜测: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液体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液体变多了?液体体积变大了?液体膨胀了? 师:猜想需要实验验证!我们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温度计模型”来探究。 2.明确实验材料和步骤 师:(出示分组材料)锥形瓶模拟温度计的“玻璃泡”,细玻璃管模拟“玻璃管”,染色水模拟温度计里的液体。实验步骤请大家看PPT(同步演示动画): 步骤1:往锥形瓶中装满染色水,塞紧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确保玻璃管内有液柱,且瓶内无气泡); 步骤2:用记号笔在玻璃管的液柱顶端做好标记(初始标记); 步骤3: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静置10秒,观察液柱变化并记录; 步骤4:取出锥形瓶,放入冷水中,静置10秒,观察液柱变化并记录。 师:实验时要注意:热水不要太烫,玻璃管易碎,操作要轻;小组内分工合作(1人操作,1人观察,1人记录)。 3.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是否塞紧橡皮塞防止漏气、标记是否清晰、观察是否及时)。 实验记录表(任务一): 实验操作 液柱变化(与初始标记对比) 我的发现 放入热水中 液柱上升(超过初始标记) 液体受热后____ 放入冷水中 液柱下降(低于初始标记) 液体遇冷后____ 4.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1:放入热水中,液柱上升了,说明液体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生2:放入冷水中,液柱下降了,说明液体遇冷后体积变小了!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一致!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变大),遇冷时体积收缩(变小),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板书: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任务二:其他液体受热或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1.提出问题,拓展探究 师:我们用染色水发现了热胀冷缩现象,那其他液体(如酒精、白醋、牛奶)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请大家用同样的模型,换不同液体再实验。 2.明确要求,分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