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810

1.1 常见的植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31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常见,植物,教学设计
  • cover
青岛版(2025年)科学二年级上册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 课题 1.1 常见的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认识柳树、冬青、蒲公英、苔藓等常见植物,知道它们属于“植物”这一生物类别,初步建立“植物具有多样性”的观念。 2. 了解桃树、蒲公英等植物在外形(如叶、茎、果实)上的典型特征,感知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比较植物的异同,培养初步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2. 在探究“松树与柏树的不同”时,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发现植物特征,发展逻辑推理思维。 探究实践: 1. 掌握“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的方法,能按步骤观察桃树的外形、树干、叶和果实,并记录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2. 通过收集叶子制作标本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学习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记录、分类)。 态度责任: 1. 激发对身边植物的好奇心,养成主动观察自然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树立“爱护植物、不随意破坏植物”的环保意识,体会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在外形(如叶、茎、果实)上的典型特征,感知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难点: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比较植物的异同,培养初步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教师朗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柳树图片:“诗中说的‘绿丝绦’是什么?你见过柳树吗?它的枝条有什么特点?” 2. 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植物,引出课题《常见的植物》。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 播放校园植物视频,暂停时提问:“画面里哪些是植物?怎么判断的?” 2. 展示苔藓、蒲公英等实物(或仿真模型),让学生触摸感知,说说“植物和石头、玩具的不同”。 3. 教师:植物会生长,有根、茎、叶等,是有生命的。 总结:柳树、冬青、蒲公英、苔藓等属于植物。 活动二:观察植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桃树图片或标本,发放“观察记录表”(画有桃树轮廓,留空填写颜色、形状等)。 学生按“整体→树干→叶→果实”的顺序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提醒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果实若为仿真品,可强调“不品尝”)。 操作指南: 1. 整体观察:桃树的外形是高大还是矮小?树冠像什么形状? 2. 观察树干:树干是粗还是细?颜色是棕色、灰色还是其他?表面光滑还是粗糙? 3. 观察叶和果实: 桃树叶:颜色(如深绿/浅绿)、形状(像小船还是羽毛?边缘有没有小锯齿?) 桃子:颜色(成熟时是否有粉红色?)、形状(圆圆的还是椭圆的?)、气味(闻起来有没有香味?) 小组分享:“桃树的叶子像……树干摸起来……” 2.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分组领取蒲公英、狗尾草等材料(或图片),用“任务一”的方法观察,记录在表格中(如“植物名称”“叶子形状”“特别发现”)。 以蒲公英、狗尾草、石榴树、杨树为例,分组观察: 蒲公英:轻轻吹一吹,它的“小伞”有什么特点?茎是粗还是细? 狗尾草:叶子像什么?顶端的“尾巴”摸起来是软的还是硬的? 石榴树:树叶和桃树的叶有什么不同?果实的形状和颜色呢? 杨树:树干上有没有特别的图案?叶子飘落时是什么样子? 小组汇报:如“蒲公英的‘小伞’能飞起来,因为上面有绒毛”“狗尾草的‘尾巴’像小狗的尾巴,软软的”。 活动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1. 展示松树和柏树的图片或枝叶标本,引导学生对比: 树叶:松树的叶像“针”还是“鳞片”?柏树的叶是软的还是硬的? 树干:颜色和纹理有什么不同? 树形:整体是尖尖的还是圆圆的? 2. 小组讨论后绘制“不同点记录表”(用简单图画或符号记录)。 3. 学生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