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8961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0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秦观及其创作风格。 2.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3.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理解古人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秦观的《鹊桥仙》了。 二、背景介绍 (一)了解作者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绍圣四年(1097)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此外还有几种说法此外还有几种说法。 1、为夫人徐文美而作。《鹊桥仙》献给夫人,可备一说。熙宁、元丰年间,秦观外出应试或游历,夫妻睽离时日较多,未尝没有牛郎织女的意味。 2、送给越艳。元丰二年(1079),秦观到越州(今绍兴)省亲(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得到当地知州程师孟的礼遇,将他安排在蓬莱阁,有重要的宴会都邀请他参加,这样他就能亲密接触到美丽的官妓———越艳。几度流连欢场,不觉产生了恋情,其踪迹在《满江红·越艳风流》可寻。 三、初步感知 (一)解题 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二)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一次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三)本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用两个词语来分别概括一下。 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四、文本详析 (一)上片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点出了牛郎织女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飞星传恨”,“传”,同样 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2.银汉迢迢暗度 “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使牛郎织女的感情更显深沉。 “暗度”点明渡河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秋日的特定景物 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 一对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