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课标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近代边疆危机等基本史实和概念,把握近代中国屈辱、抗争和不断探索的三条线索。 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列强瓜分狂潮的背景及其内部联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农民和地主阶级救亡活动的意义、局限性。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探索精神和爱国热情。 一 二 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国之梦 地主阶级的探索:天朝自救 天朝的崩塌:塞防海防危机与瓜分狂潮 二 三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背景、影响; 理清列强侵华的历程以及性质 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活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国之梦 1、兴起 (1)理论准备: (2)组织准备: 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贫苦农民 思考:洪秀全采用何种形式发动农民起义?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为什么拜上帝会能够团结穷苦农民? 问题探究 2)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自然灾害 激化 3)直接原因: 1)外部原因: 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自然灾害严重 阶级 矛盾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泛滥 ———白银外流 五口通商 ———洋货倾销 ———手工业者破产 巨额赔款 ———官府剥削 ———百姓困苦 外国侵略 激化 民族矛盾 1、兴起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国之梦 太平天国(1851-1864) 永安建制 1851.9 定都天京 1853.3 军事鼎盛 1856 重建 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 1864年 天京事变1856年 洪仁玕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1851.1.11 《天朝田亩制度》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 北伐—失败 西征—胜利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逐步呈衰落态势 2、过程 时空观念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国之梦 3、纲领性文件 文件 内容 评价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资政新篇》(1859年)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彼此抵制,相互矛盾的。 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开始了国家建设的新探索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落后性:小农经济的国家蓝图仍会催生封建专制主义政权 革命性: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国之梦 思考:太平天国所占领区域有何特点?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两个纲领 天京变乱 没有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拜上帝教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农民阶级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核心 清政府财富主要来源地 意义: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催生洋务运动 晚清四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 军队名称 左宗棠(1812-1885)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楚军 李鸿章(1823-1901) 直隶总督、军机首辅 淮军 曾国藩(1811-1872)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湘军 张之洞(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