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780412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2065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古诗词
,
诵读
,
涉江采芙蓉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悬想的艺术手法 2、 品读诗歌表达的感情,提升鉴赏能力。。 三、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二篇,它出自《古诗十九首》。《古 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对于《诗经》的四言,五言诗虽只增加了一个 字,但诗歌的音韵、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此诗,对于学生了解诗歌的演变是有帮助 的,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 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 魅力。 (二)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首 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 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 诗,皆在其下。” 古诗原意是古代人所作是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 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 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活动一:正字音,明大意 诵读的是学古诗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我们走进文本,体会情感的最直接途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问: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答:度过江水去采那朵芙蓉花。蓝草生长的沼泽地呢,长满了芳草。采的莲花要送给谁呢? 我所思念的人啊,他在远方。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又感觉长路漫漫,无边无际。漂泊一乡两 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一至终老。 活动二:析内容,品感情 问: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啊,我们做一道填空题。 你认为这是一首( )的诗歌。 小提示:可以从内容,情感,语言,读后感受等角度做出一些你的判断和评价。 要求: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 答:他们认为这是一首思念人的诗。依据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荷花之后我想 要把它送给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他在远方。这一句用了设问,一问一答,结构上是 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把人从采莲的欢愉 当中拉回现实,转入悲伤。采了送给谁呢,要送的对象在远方。抒发了独自怀远的忧伤。古人 有以花草赠亲朋的这样一个习俗,表达自己的一个思念或者是祝福。所以从这一句可以把它理 解为这是思念人的诗。 追问:既然有采花的人,也有送花的人,请大家来思考,你觉得采花的人以及想他想要送 花的那个人他们哪个是男,哪个是女呢 答:男送女。因为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般都是男生送给女生花。 答:女送男。在古时候一般是男子外出游学、宦游、征战,而女子在家。 总结:不管采花的人是男还是女,这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的,我们可以确定的就是这 两个人是处于一个异地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思念人的诗。 2 答:他们认为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旧乡就可以理解为是 自己的故乡,回头看着自己的故乡,觉得非常的漫长,无边无际,因此可以把这理解为一首思 念家乡的诗。“还顾”一词,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2025-09-23)
《蜀道难》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2025-09-23)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2025-09-23)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025-09-23)
《氓》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2025-09-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