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体操》第16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技巧动作综合课 第16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技巧动作综合课,整合“前滚翻”“后滚翻”基础技巧与“滚动-爬行”组合动作,通过“小小探险家”情境,实现从“单一技巧”到“复合动作链”的能力进阶。教材通过分解示范、节奏引导和障碍挑战,帮助学生掌握“滚动时重心控制”“手撑地缓冲”“身体协调性”等核心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勇敢尝试精神。本课时重点在于“滚动动作的连贯性”和“身体各部位配合”,为后续“障碍跑”“体能组合”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探险任务”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掌握“前滚翻”“后滚翻”的基本动作,但在“连续滚动”和“身体控制”上存在不足。该年龄段学生对“探险情境”兴趣浓厚,喜欢挑战和游戏化学习。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滚动时的呼吸节奏”“手撑地力度”和“身体蜷缩程度”,通过“分解示范”“节奏口令”和“障碍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连贯性”概念,同时通过“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勇敢尝试”的品质。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前滚翻”“后滚翻”和“滚动-爬行”的动作名称及区别,在教师示范下模仿三种动作的连贯过程 2. 能在“森林探险”情境中,根据“任务卡”完成“前滚翻→后滚翻→爬行”组合动作,全程身体蜷缩成“球状”,手撑地缓冲到位,滚动距离误差≤10厘米,爬行时手脚协调 3. 能在10人小组中完成“障碍探险接力赛”,全程无“身体展开”或“动作停顿”,团队用时较前提升15% 健康行为 1. 了解“滚动动作”对身体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的促进作用,愿意在练习中主动调整呼吸与动作节奏 2. 学会在“滚动时保护颈部和脊柱”,避免因“手撑地力度不足”导致的关节损伤 3. 通过“障碍探险”体验“挑战自我”的乐趣,增强身体机能与心理韧性的双重提升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观察、勇敢尝试的态度,主动克服“害怕摔倒”的心理障碍 2. 学会在团队中互相鼓励,通过“加油口号”“动作示范”帮助同伴掌握技巧 3. 通过“探险任务”体验“坚持就是胜利”的运动精神,培养“永不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三种动作的连贯衔接: (1)“前滚翻”:蹲撑→低头含胸→团身滚动→推手起身,滚动时“头手配合”(后脑先着地,手撑地推起) (2)“后滚翻”:蹲撑→举腿翻臀→团身滚动→手撑地推手起身,滚动时“滚动方向对准脚尖” (3)“滚动-爬行”组合:前滚翻/后滚翻后迅速“手脚着地”,膝盖着地爬行,手脚间距与肩同宽 2. 身体控制与节奏:滚动时“身体蜷缩成球状”,手撑地“缓冲1-2秒”,爬行时“手脚交替”,步幅与肩同宽 难点 1. 连续滚动的连贯性:“前滚翻→后滚翻”衔接时,“推手起身”与“举腿翻臀”动作衔接过快,导致“身体展开” 2. 爬行时的身体协调:“滚动后”迅速“手脚着地”,保持“手撑地、膝着地”姿势,避免“手脚混乱” 3. 克服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害怕摔倒”不敢尝试后滚翻,需通过“分解示范”和“保护帮助”建立信心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分解示范法、节奏引导法、游戏竞赛法、保护帮助法、分层任务法 教具准备 “探险任务卡”(4张,分别写“森林寻宝”“山洞探险”“沼泽穿越”“山顶冲刺”)、体操垫10块(拼成“森林路径”)、标志桶8个(障碍标记)、“安全头盔”4个(玩具)、“探险杖”(小体操棒)10根、秒表2块、“安全提示卡”(4张,写“滚慢点,别着急”“手撑稳,脚蜷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激活旧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