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2923

2.4固体、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案-苏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83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科学,2024,苏教版,教案,固体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课时 4:固体、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2025 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时主题:固体、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课时时长:40 分钟 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册 对应教材内容:教材 “2 单元 固体和液体” 中 “固体、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相关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固体与液体混合时,部分固体(如食盐、白糖)能溶解,且溶解快慢与温度、搅拌、颗粒大小有关(对比实验验证),了解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过滤、结晶、蒸发)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晒盐、抄纸)。 科学思维:通过 “探究食盐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如水温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 “控制变量” 的科学思维;根据 “一定量水溶解物质有限” 的实验现象,推理 “物质溶解能力有上限”。 探究实践:掌握 “对比实验(探究溶解快慢因素)”“过滤(分离难溶性杂质)”“结晶(获取溶解的固体)” 的操作方法,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 “搅拌是否影响溶解快慢”,规范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认识到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工业中的重要性(如冲奶粉、自来水厂净化),养成 “严格控制实验变量、规范操作实验” 的科学态度,理解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 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掌握过滤、结晶的分离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时控制单一变量(如探究水温影响时,确保水的体积、食盐质量相同);理解 “一定量的水溶解物质有限” 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PPT(含溶解与分离实景图、对比实验步骤图、自来水厂净化流程图)、实验材料(食盐、白糖、冷水、热水、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量筒、滤纸、漏斗、矿泉水瓶(制作简易过滤器)、小树枝、热盐水)、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抹布(处理洒出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溶解’与‘分离’”(5 分钟) 生活联想:“早上冲奶粉时,奶粉会‘消失’在水中;妈妈晒盐时,海水晒干后会留下盐粒 ——— 这些都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与分离。” 结合教材中 “冲奶粉、制盐水、和面”“晒盐、抄纸” 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问题:“哪些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解快慢和什么有关?又怎么把溶解的固体分出来?” 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探究实践 1:固体在液体中的 “溶解”(15 分钟) 实验 1:判断固体是否溶解(5 分钟) 操作指导:“在两个烧杯中各加 100mL 水,分别放入少量食盐和沙子,搅拌后观察”,学生发现 “食盐消失(溶解),沙子不消失(不溶解)”,结合教材明确 “溶解是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的现象”。 拓展实验:“用同样方法测试白糖、面粉”,发现 “白糖溶解,面粉不溶解”,得出 “不是所有固体都能溶解在水中” 的结论。 实验 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对比实验)(10 分钟) 提出假设:结合教材示例,先验证 “水温影响溶解快慢”——— 假设 “水温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设计实验:按教材步骤控制变量:“准备两杯相同体积(100mL)的冷水和热水,同时放入相同质量(5 克)的食盐,不搅拌,观察溶解速度”。 现象与结论:学生观察到 “热水中的食盐溶解更快”,验证假设成立。教师结合教材补充 “对比实验需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相同”。 拓展设计:“如果想探究‘搅拌是否影响溶解快慢’,该怎么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说出 “控制水温、食盐质量、水体积相同,一组搅拌、一组不搅拌”,培养变量控制思维。 (三)探究实践 2:固体与液体的 “分离”(15 分钟) 方法 1:过滤(分离难溶性杂质)(7 分钟) 操作指导:按教材 “简易过滤器制作” 步骤:“将矿泉水瓶上半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