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9486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2337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联考,答案,PDF,试卷,语文
    语文高一七校5月期中联考参考答案 【答案】1.C 2.B 3.D 4.①首先指出“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主要还是凭实力”,以此提出烛之武是在缺乏实力后盾的条件下,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 ②接着阐释了烛之武的谈判技巧:策略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以长远眼光彻底唤醒秦穆公,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 ③最后再次总结: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的考量。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5.①顾维钧的发言,对当时有利、立场正义、以国家利益为重、有理有据。 ②弱国无外交,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仅凭外交口才得到也是很难得的,虽然顾维钧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但是仍然无法收回对山东的主权。 ③当时的中国贫困落后,在缺乏实力的情况下,顾维钧的发言和中国代表团的拒签在外交上维护了国家尊严。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6.C 7.C ①曾皙的人生理想是在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基础上的身心自由。 ②诸葛亮的人生的理想境界是安社稷、醇风俗,达致理想社会。 ③两者都能体现对太平治世的追求和对安适生活的向往。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甲组答案示例:①文本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饱足安闲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卧龙岗武侯祠内日常生活场景的蜡像以及《武侯高卧图》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②文本体现了诸葛亮治世志向,诸葛亮常“自比于管仲、乐毅”,证明了他志向高远。 ③悠闲的生活和治世之志两者相得益彰。只有在治世下,悠闲的自然生活才能成为可能。文本借助洗练的语言,娓娓将其道来,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本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治世之志,及诸葛家族的家国情怀。文本第二组塑像所展示的诸葛家三代人为蜀汉尽忠尽义,扣人心弦。 ②诸葛家族忠于蜀汉的初心、为国牺牲的大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③文本借助反衬,引用等手法,突出了诸葛家的忠义,丰富了文本内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本的震撼力。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本意思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10.BEG 11.B 12.C (1)司马光则说:“效仿程不识,即使没有战功也还不至于失败;效仿李广,很少有不覆灭败亡的。” “效”,效仿;“虽”,即使;“鲜”,很少。 如果不采用简便的方式来驾驭他们,使他们乐于听从指挥,本来就没有用来让他们效死命的办法。 “苟”,如果;“固”,本来;“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14.①司马迁尊崇李广的宽简治军方式。 ②司马光推崇程不识的严谨治军,认为其方法虽无大功但稳妥;批评李广的宽简治军风险大,易导致败亡。 ③王夫之则辩证分析二者优劣,强调用兵需因时制宜,灵活变通,并强调宽简为治军之本。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皇帝身边的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担任了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领军队屯驻(边疆)。等到出击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和行列阵势,靠近水草丰美的地方驻扎下来,住宿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便行事,不敲击刁斗来保卫自己(的营地),幕府里简化了文书簿册等公事,然而(他)也远远地布置了侦察兵,(所以)不曾遭遇危险。程不识严格地整顿军队的编制、行列和营阵,敲击刁斗(来警戒),军中的官吏处理军中的文书簿册等事务非常清楚明白,军队得不到休息,然而也不曾遭遇危险。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治理非常简便易行,然而敌人突然进犯他们,(他们)就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