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0183

七年级上册(202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8932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课外
  • cover
(课件网)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作者简介 诗词内容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对比。诗人将世人常“悲秋”的观念和自己热情赞美秋天作对比,直接表明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重点赏析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表现手法(2分钟) ①“排”意为“推开”,表现了鹤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凌云的壮志。 ②“引”字不仅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情,也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觉得诗句中那些字用得较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小组讨论2分钟)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前实后虚,把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豪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情感:诗人以“鹤”自比,抒发了自己凌云的壮志、开阔的胸襟和高昂进取的精神。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旨 本诗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 诗词内容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尽显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异乡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你觉得诗句中那些字用得较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并讨论分析其表现手法。(小组交流3分钟)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想象(虚写)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巴山雨夜(实写)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表达对亲友的真挚思念。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主旨 本诗通过对眼前环境的描写和对来日重逢谈心场面的遐想,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和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 陆游 知识备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作者简介 知识备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陷害,终于被排挤罢官。尽管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