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0527

1.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3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传播,遇到,阻碍,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学生能认识到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当遇到不同物体(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时,传播会受到阻碍或改变。 理解日食和月食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天体遮挡形成的自然现象。 2.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光穿透玻璃、纸、书的实验现象,初步形成基于证据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能运用“光沿直线传播但遇阻碍会改变”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森林光束、激光、日食月食)。 3. 探究实践 能规范使用手电筒、激光笔(注意安全)、烟雾等材料设计并完成光传播的实验操作。 能观察、记录并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如穿透、散射、遮挡),并尝试用科学语言解释。 4. 态度责任 形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如不用激光笔照射眼睛)。 在小组合作中愿意倾听他人观点,并能基于证据反思自己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光传播的直线性与受阻特性(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遇到不同物体时的穿透差异)。 用光的传播原理解释日食、月食及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森林中的光束、城市激光)。 教学难点 抽象原理的具体化:学生需将“光沿直线传播但遇阻碍会改变”这一抽象概念与实验现象(如烟雾中的光路、遮挡实验)建立联系。 迁移应用:用光的传播解释日食/月食时,需理解天体运行中的遮挡关系与光传播路径的关联(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教具学具 分组材料:手电筒、透明玻璃片、A4纸、书本、激光笔(强调安全使用)、透明塑料水槽、线香、火柴。 教师准备:日食/月食动画视频、三个天体模型(涂色的泡沫球:太阳-黄色、地球-蓝色、月球-灰色)。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 情境导入,聚焦问题(5分钟) 1.出示情境图 (教材森林与城市光束图):同学们,在这两幅美丽的画面中,有一个共同的科学现象,是什么?(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 2.提出问题链: 问题1:光真的能像这样,以直线的方式一直、毫无阻碍地传播下去吗? (引导学生观察森林图)追问:如果没有森林里的雾气,我们还能看到这一束束的光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看来,光的传播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才能被我们“看见”。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光的侦探,揭开这个奥秘。 (设计意图:从真实情境出发,提出核心矛盾,激发探究兴趣,直接指向“光路可视化”的难点。) (二) 探索一:光能穿过这些物体吗?(10分钟) 1.任务驱动:出示玻璃、纸、书本。光遇到它们,会发生什么?我们能看清后面的物体吗?请分组实验并记录。 2.实验与观察:学生按教材步骤进行三层递进实验: 光照射透明塑料膜、光照射半透明塑料膜、光照射不透明塑料膜。 3.引导分析: 问题2: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让光完全通过?哪一种部分通过?哪一种完全不让通过? 问题3:(拿起半透明塑料膜)为什么光能透过一些,但又看不清后面的字?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得出:光穿透物体的能力不同,形成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对比实验,让学生自主构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科学概念,为后续解释现象打下基础。) (三) 探索二:如何让光“显形”?(突破难点1的核心环节)(15分钟) 1.抛出核心难题: 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了光照射后的结果(亮/暗/模糊),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光传播的路径本身。怎样才能看到光束本身呢? 2.启发联想:什么时候你在生活中清楚地看到过光束?(清晨阳光射入房间、夜晚车灯照过雾天、KTV里的激光...) 3.建立模型思维:为什么在这些时候能看到?空气中多了什么?(微小的颗粒:灰尘、雾气、烟雾) 4.验证猜想:我们能不能在教室里制造这样的环境?引出“光照射烟雾”实验。 5.安全警示与实验:强调绝对不能用激光笔照射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