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你一定知道江姐吧?这位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的那句“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更是令无数读者心潮澎湃。江姐就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之一。 导入新课 整本书阅读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岩》这本书的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主要内容。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感受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体会革命先烈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 罗广斌、杨益言,均为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 作者介绍 《红岩》这部小说是以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为基础创作的,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重庆的地下党人与垂死挣扎的黑暗势力英勇斗争的故事。在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共产党人坚持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罢工、罢课,支持解放战争;组织群众抗丁抗粮,粉碎反动派炸毁城市的图谋。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是被捕的地下党人在秘密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一特殊战场上进行的反压迫、争自由的斗争。 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 小说标题“红岩”的含义: 整体感知 2.标题含义 第一,红岩是一个地点的象征。在那黑暗的年代,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红岩”是故事发生地的具体环境特征,岩石本身的坚硬象征革命者如齐晓轩等人钢铁般的意志; 第二,“红”是革命的颜色,革命者用鲜血浸染岩石,以牺牲精神坚守信仰; 第三,结尾处“红岩”与朝霞、黎明呼应,暗示革命者的牺牲最终迎来胜利曙光,红色成为光明与希望的象征。 方法一:还原历史情境,把握时代特点 红色经典作品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但这也导致了它的文本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因此,为丰富对书中相关内容的认知,同学们应先对书中的历史情境有所了解,把握其时代特点。 阅读指导 1.事前查阅资料。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对《红岩》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查询。 还原历史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根据自己在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国统区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真实经历与见闻创作的一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百度百科 根据查阅内容可以得知,《红岩》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2.参照文中细节。一般而言,对于小说背景,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会进行逐层铺垫。 “看1948年中国往何处去?……” “美蒋反动派坚持内战,急于扩大军火……我们党必须领导工人斗争到底!”———第一章 “他熟悉了地下工作的某些规律,他和他妻子一直安全地住在银行宿舍里,从来没有暴露过身份,也没有给党引起过任何麻烦……”———第二章 从书中与背景相关的内容细节,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特征:解放前夕、国共对峙、地下斗争…… 方法二:聚焦英雄人物,感悟红岩精神 阅读红色经典,要自觉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感染,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通过聚焦革命英雄人物,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缔造的伟大红岩精神。 ①领导《挺进报》,接受组织任务前往华蓥yíng山开展地下运动——— 途经城门口,看到丈夫牺牲的布告和悬挂的头颅,她“热泪盈眶,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无力站稳脚跟……”,但即便面对丈夫牺牲这样悲痛万分的时刻,她仍然坚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