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测量气温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起始课,让学生了解气温这一基础概念,为后续学习其他气象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以“测量气温”为核心,通过问题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认识气温计的构造与使用规范(如轻拿轻放、平视读数、选择通风无直射处测量等),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记录与图表绘制,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同时拓展空气湿度测量及百叶箱知识,注重科学探究能力与安全意识的培养,逻辑清晰,从认知到实践层层递进。 2.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气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感知到气温的变化,但对气温的科学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等缺乏系统了解。他们在之前可能接触过简单的气象知识,如晴天和阴天的区别,但对气象观测工具的使用尚不熟悉。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温度、气温的概念、单位;认识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了解其基本构造。 科学思维:通过对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数据的记录与分析,能归纳出一天中白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探究实践: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柱状统计图,分析气温规律。 态度责任:在测量气温活动中,能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带来的作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气温计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气温计测量并描述某地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 难点:能根据气温记录表绘制校园气温变化图,并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1-5分) 知识掌握 1. 温度与气温的定义区分5分:能准确解释并举例; 3分:基本理解但表述模糊; 1分:概念混淆。2. 气温计构造与原理理解5分:完整说明液体热胀冷缩原理; 3分:仅能描述结构; 1分:无法回答。 实践能力 1. 测量操作规范性5分:完全符合规范(地点选择、平视读数); 3分:部分步骤正确; 1分:操作错误。2. 数据记录完整性5分:表格填写完整、时间序列清晰; 3分:遗漏部分数据; 1分:记录混乱。 数据分析 1. 气温变化图绘制准确性5分:图表与数据完全一致,趋势明显; 3分:图表有偏差; 1分:无法绘制。2. 规律归纳能力5分:总结“午后最高温”等规律并解释; 3分:仅描述现象; 1分:无规律发现。 科学态度 1. 安全意识(如轻拿轻放)5分:全程遵守安全规范; 3分:需提醒; 1分:存在危险行为。2. 学习参与度与反思5分:主动提问并尝试改进; 3分:完成任务但无深度; 1分:消极参与。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关于气温的问题教师活动1 一、问题和情境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小朋友在讨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 师:一个同学说热,一个同学说凉快,那“今天到底是热还是凉快呢?”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天气温会发生变化吗?我们怎样知道气温发生了变化?” 师解释: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借助科学仪器进行测量。所以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内容。 出示图片: 师问: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气温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课件出示问题银行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探讨和研究气温吧。学生活动1 生举手回答 生1:天气预报 生2:可以用身体去感知 生举手回答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生活情境("今天热还是凉快")引发学生对气温的感性认知,建立科学知识与日常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培养观察与提问能力。环节二:认识气温计教师活动2 1、气温计的结构 师:在认识温度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