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4575

17 散文二篇 课时训练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1740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散文,二篇,课时,训练,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网) 文本助读 知识链接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有感情的叙述,表达作者的观点,给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哲理散文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骨干,往往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 领悟哲理。 17 散文二篇 语法小知识 句子的成分 1.主语 意义:表示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或动作的执行者。 例句: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 2.谓语 意义:用来陈述主语的情况。 例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 3.宾语 意义:谓语动词所支配的对象。 例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4.定语 意义:主语和宾语前的限制、修饰性成分。(标志词:的) 例句: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5.状语 意义:谓语前的限制、修饰性成分。(标志词:地) 例句: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6.补语 意义:谓语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标志词:得) 例句: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 1.字音字形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jiù dí bēi dú shì è bīn kàn yuān 殖 壤 茸 辰 凋 霄 2.理解词义 (1)   :紧接,临近。 (2)   :俯视。 (3)   :制止;控制。 濒临 俯瞰 遏制 3.自主探究 (1)《永久的生命》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具体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这是抑,为后面的扬蓄势;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 答案:三种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2   夏天是生命绽放的季节,充满活力。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夏,如一首绿意渐浓的乐曲,从参差浅翠到郁郁葱葱,从悠扬婉转到声势浩大。看草木葳蕤,自然到乡下最宜。 殖 kàn 犊 dí bīn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改正后的句子。 答案:孩子们喜欢在门口铺一张大凉席,三两个躺在一起,仰望星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如一首绿意渐浓的乐曲”中的“绿意渐浓”是定语。 B.“草木葳蕤”“上下蹿跃”“格外沉静”的短语类型相同。 C.“任它们怎么长鸣短啸,人类奈何 ”这是一个反问句。 D.“老人用故事装点着孩子们的童年,蒲扇一下一下地扇着,这场景仿佛一幅剪纸小画。”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导析:B———草木葳蕤”是主谓短语,“上下蹿跃”“格外沉静” 是偏正短语。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    。我们只要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    光彩。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领悟山月对话的    ,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A.敬畏 焕发 静谧 B.敬重 焕发 静默 C.敬畏 散发 静默 D.敬重 散发 静谧 A 导析:A 一空,“敬畏”指又敬重又畏惧。“敬重”指恭敬尊重。对于生命应该是“敬畏”。二空,“焕发”指光彩四射,如“焕发光彩”。“散发”指发出,分发,如“散发香气”。句中用“焕发”与“光彩”搭配恰当。三空,“静谧”指安静。“静默”指寂静,没有声音。“山月对话”应是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进行的,用“静谧”更恰当。故选A。 类文迁移 ②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茸茸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 毛的绿叶子。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 角,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④那些来自山海村野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拥有那么多真实的欢乐,依然那么富于生命力 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