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4 愚公移山 文本助读 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歧路亡羊”“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九方皋相马”“造父学御”等均出自其中。 知识链接 寓 言 寓言是以散文或韵文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的一种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素材积累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谚语 2.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8.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 9.少年心事当拏云。———李贺 1.读准字音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jī běn chèn sǒu kuì cuò yōnɡ lǒnɡ chénɡ rèn 2.重点词语 苦于 曲折,绕远 家人 商量 赞同 放置,安放 通达,这里指改变 愁苦。这里指担心 停止 换牙 放置,安放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岸,与“阳”相对 更替 3.文学文化常识 (1)《列子》, 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2)汉阴,汉水 。阴,指 ;阳,指 . 。 (3)始龀,刚刚换牙,指 。 道家 南岸 山的北面、水的南岸 山的南面、 水的北岸 七八岁 4.整体感知 巩固练 课内精读 02 文言现象 同“返”,往返 同“慧”,聪明 同“垄”,高地 ( ) ( ) ( ) ( ) 往哪里,在哪里 语气词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怎么,哪里 ( ) ( ) 将近 况且 ( ) ( ) 代词,他的 加强反问语气 ( ) ( ) 表修饰 表转折,可是 ( ) 表顺承 ( ) ( ) 愁苦。这里指担心 使……痛苦 ( ) ( ) 严重 胜过,超过 用箕畚 山的北面、水的南岸 内容探究 5.母题变式 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不同点:“妻”的疑虑主要是因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更多的是嘲笑和轻视。 6.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不同意。“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说明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报告;“帝感其诚”则说明愚公精神连天帝都感动了。这不仅不是说明愚公的无能,相反,恰恰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愚公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称颂,正是因为他这种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不停止的顽强精神。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导析:D D项,“厝”应读“cuò”。 D A 导析:A 毕:尽,全。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往之女家 D.曾不若孀妻弱子 D 导析:D A项,“反”同“返”;B项,“惠”同“慧”;C项,“女”同“汝”。 C 导析:C A项,副词,将近/连词,况且;B项,兼词,往哪里、在哪里/语气 词,呢;C项,都是代词,指代愚公移山这件事;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 导析:B B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不能损魁父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