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5175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758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中华文化,世界,意义,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在北京举行,从开幕式上的“迎客松”、“二十四节气”,到闭幕式上的“送别柳”、“十二生肖”,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赛场内外,中华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同世界各国“一起向未来”。 中华文化几千年连续不断,绝无仅有,是现存的人类文化自然发展的唯一模式。研究中国文化史,正是解剖人类文明自然演进历程和发展规律的不可绕过的途径。 让我们走进课堂,感受中华文化的世界魅力。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自主学习,概括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开始传入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日趋兴盛 魏晋南北朝 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完成本土化 隋唐 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 融合 宋明 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 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 1、佛教的传入 材料: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而且,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还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希望从佛教中找到为自己统治所需要的精神武器,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这就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洵灶: 《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原因: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佛教思想本身具有合理之处,容易被统治者接受和利用维护统治;社会统治的黑暗和封建剥削的沉重,人们生活困苦,寻找精神寄托等。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材料一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材料二 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等。“现在许多国人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赵朴初《俗语佛源》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佛教传入的影响 (1)积极: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佛教建筑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是中化文化的瑰宝。 (2)消极: 佛教文化宣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