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7509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7.1 为什么要证明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799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为什么
  • cover
第七章 证明 7.1 为什么要证明 教学设计 课题 7.1 为什么要证明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2.理解并掌握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证明等,理解数学的严谨性. 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证明的意义,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必须进行证明. 教学难点 会用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证明等方法简单地验证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以前,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了很多正确的结论。观察、实验、 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我们再感受几个! (1)图1中两条线段a, b的长度相等吗?图2中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请你先观察,再设法检验你观察到的结论。 别太信任你的眼睛和直觉哟! (2)如图3,把地球看成球形,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能放进一个拳头吗?先凭感觉想象一下,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与你的感觉是否一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解: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它们的间隙能放进一个拳头。 由大量的现实图片引出,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为下面探究新知识打下基础.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素材. 探究新知 1.认知证明的必要性 (链接例1、例2) 2.推理论证 实验、观察、归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都正确吗 在上面的问题中,你是怎样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的 说说你的经验与困惑. 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白只举几个特殊例子就证明结论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不恰当,还需要寻求更为可信的证明. 典例精析 【例1】 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吗?取n=0,1,2,3,4,5试一试,你能否由此得出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 【解】 结论:少数特例的观察、测量或计算得出的结论,并不能保证一般情况下都成立; 【例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 【解】结论:图形的性质并不都是通过测量得出的;往往缺乏说服力. 让学生进一步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体验证明的必要性. 随堂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经验、观察或实验完全可以判断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与否 B. 推理是数学家的事,与学生没有多大关系 C. 对于任意自然数n,n2+n+3一定是质数 D. 有10个人订了9个房间,则至少有一个房间的人数不少于2 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 ) A. 是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B. 不是一次函数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 C.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D. 不是正比例函数一定不是一次函数 3. 如图,填在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 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 值是 74 . 4.如果|a|=3,|b|=5,那么|a+b|=8吗 为什么 【解】如果|a|=3,|b|=5,那么|a+b|=8不一定成立, 例如|-3|=3,|5|=5.但是|-3+5|=2. 5. 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n=1,2,3时,n2-6n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明猜想:当n为任意正整数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