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7990

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65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语文,八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正标题外,有的还有引题和副题。 B.新闻要求报道客观事实,但是,因为立场不同,语言中会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 C.“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2.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对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下面句中括号内填写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夺回 占据 控制 B.占据 控制 切断 C.占领 控制 封锁 D.封锁 占据 控制 4.本文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简要回答。 5.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请简要回答。 二、单选题 6.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 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丰盛) 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 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8.小宁在审稿时,发现“知识贴士 ”栏目有一处错误,请你帮他选出有误的一项(  ) A.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属于消息。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传记要求真实,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C.骈文是一种文体,以四字、六字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声律。《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骈文双璧 ”。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9.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 B.磅礴(bàn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