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0542

旅夜书怀 学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20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旅夜,书怀,学案
  • cover
《旅夜书怀》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熟背全诗 学习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危樯( ) 吝啬( ) 蔷薇( ) 稼穑( ) 月涌( ) 踊跃( ) 捅娄子( ) 蚕蛹( )兵马俑 ) 平野阔( ) 寥廓( ) 飘飘( ) 缥缈( )漂流( ) 瞟觑( )沙鸥( ) 呕吐( )呕哑嘲哳( ) 怄气( )沤肥( )殴打( )莲藕( ) 2、词语解释 (1)旅夜: 。 (2)危樯: 。 (3)名岂文章著: 。 (4)官应老病休: 。 (5)飘飘何所似: 。 (6)天地一沙鸥: 。 3、名句默写 ⑴细草微风岸, 。 , 。 ⑵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 4、杜甫的生平思想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三十五岁(747年)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诗人从小好学,七岁开始吟诗,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条件。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北游时,与高适、李白等人结识,并跟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这时起,诗人接触到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山河,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代表的《望岳》一诗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不过,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创作的准备时期。 第二时期: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747-756),是杜甫十年困守长安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走向现实主义。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实现他的“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但他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第三时期: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756-759),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他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后投奔凤翔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谏官),后因上疏营救房琯的罢相,触怒肃宗,从此屡遭贬斥,在由凤翔回鄜州的路上,看到了战中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激励人民参战。这时期的作品有《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759年年底弃官回到成都,在朋友有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起“漂泊西南”的生活。764年,严武再镇蜀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他又度过六个月的幕府生活。在这十一年的的漂泊生活中,他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天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813年由他的孙子杜嗣业“收拾乞尸”才把停在岳阳的灵柩归葬偃师。诗人的遗体还在外漂泊了四十三年。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过他不管是穷达,都要兼善天下。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他接近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甚至愿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牺牲自己。他因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