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7351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36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稿,-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闻王昌龄左灶龙标遥有此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含各环节安排理由)、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该单元以古代诗歌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魅力、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而作、诗中饱含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真挚情谊,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尤其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友情这一传统主题的理解,为后续古代诗歌学习筑牢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古诗学习基础,能朗读、背诵简单古诗,也能初步理解古诗内容,但在诗歌鉴赏方面较薄弱,对诗歌意象、手法及深层情感把握不足。且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古代友人深厚情谊缺乏直观感受,会影响对诗歌情感的体会。因此教学需从诗歌语言、意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 三、教学目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教材及学情、制定以下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准确认读、书写诗中生字词,理解其含义;能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节奏韵律,背诵并默写全诗。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手法,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情感,锻炼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3.审美签赏与创造:学生能感受诗敬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体会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鼓励学生描绘诗中画面或进行简单诗歌创作,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了解唐代诗歌文化背景,体会诗人间真挚友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的内涵;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情感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意象和艺术手法,体会艺术魅力。 理由:这是古诗教学的核心任务,只有掌握这些,才能深入体会诗歌价值,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引导学生将对诗歌的理解转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感悟。 理由:此句是全诗情感表达的核心,且涉及拟人等手法及深层情感传递,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较难,同时让学生将诗歌理解内化为自身感悟,需要引导和升华。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诗歌背景、生字词等知识,能直接高效地传递基础信息。o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节奏和情感,这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代入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2.学法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预习诗歌,解决生字词等基础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培养探究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自由发言。 2.理由:通过回忆旧知,唤起学生对李白及其诗歌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生字词学习 活动:出示诗中的生字词“杨花”“子规”“五溪”“夜郎”,让学生认读。强调读音和写法,并解释其在诗中的含义。 理由:夯实基础,为后续理解诗歌内容扫清障碍。 2.朗读诗歌 活动: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语调;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