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7519

14 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171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语文,九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变化? 二、单选题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颔联借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颈联用“沉舟”和“病树”自比,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3.虽然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可他创作的诗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二十三年” 和“弃置身”让人了解和同情长期谪居的痛苦,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激愤心情。 B.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觉得自己已被时代淘汰,不免因寂寞、蹉跎而忧伤。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 4.古代诗歌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作者用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饱含着深深的愤激之情,让人无限心酸。 C.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尾联写作者情绪变幻无常消极低沉,只有在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用地名称呼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也用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还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的诗友白居易。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圣”,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C.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共婵娟”是词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D.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6.一位同学搜集眉山三苏祠的对联片并整理成文字,其中一幅图片有些模糊,他不能确定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①____,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②____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③____,尘不浊,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