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8095

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2033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如何了解世界要事、国家大事和社会小事? 网 络 报 纸 广 播 电 视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实践论》《矛盾论》《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文章诗词,著有《毛泽东选集》等作品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1.掌握新闻的有关常识,明确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和消息的“六要素”; 2.理清这两篇消息的内容和写作特色; 3.理解在客观写作中表现的主观态度。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打响。 读读写写 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业已 kuì xiè dū yào yè yǐ 词语解释 业已: 已经。 摧枯拉朽: 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 比喻气势锐利,不可抵挡。 指被打垮,没有秩序地撤退 溃退: 解题 什么是消息? 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报道事情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简明扼要 (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报道迅速及时 (时效性强) 内容准确真实 (用事实说话) 特征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渡江战役中三十万人民解放胜利南渡长江的事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捷报。 1、说说两则消息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 读了两则消息,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读了两则消息,感受到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读了两则消息,感受到国民党反对派一定灭亡的命运。 读了两则消息,感受到革命胜利的希望。 …… 自主学习 2、请你根据新闻的结构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自主学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主体) 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 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 渡江已取得胜利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说说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各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再读课文,思考: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