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36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三章 3.2 3.2.2 第2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的应用 讲义--2026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必修1

日期:2025-09-2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481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方程,必修,版选,人教,数学,高中
    第2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 2.会求解双曲线的弦长问题.(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教用·问题初探]———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来了解预习教材的情况 问题1.直线与双曲线只有1个交点,是不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问题2.你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吗? 探究1 双曲线定义及其应用 问题1 通过学习教材P125例5,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 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值是常数且大于1时,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 [新知生成]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e>1)时,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 【教用·微提醒】 (1)定点和定直线是相对应的,如定点是(c,0),则定直线为x=. (2)距离比是离心率e,若e>1,则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若0<e<1,则点M的轨迹是椭圆. [典例讲评] 【链接教材P125例5】 1.已知动点M(x,y)到定点F(5,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动点M的轨迹. [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点的集合P=, 由此得=.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9x2-16y2=144, 即=1. 所以点M的轨迹是焦点在x轴上,实轴长为8、虚轴长为6的双曲线. [母题探究] 动点M(x,y)到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8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动点M的轨迹. [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x=8的距离, 根据题意,动点M的轨迹就是点的集合P=, 由此得=,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3x2+4y2=48,即=1. 所以,点M的轨迹是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8、短轴长为4的椭圆. 【教材原题·P125例5】 例5 动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动点M的轨迹. [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动点M的轨迹就是点的集合P=, 由此得=.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7x2-9y2=63, 即=1. 所以,点M的轨迹是焦点在x轴上,实轴长为6、虚轴长为2的双曲线(图3.2 11).  双曲线和椭圆有统一的定义: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e>1时,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当0<e<1时,点M的轨迹是椭圆. [学以致用] 【链接教材P127习题3.2T10】 1.双曲线=1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3,则点P到直线x=的距离为(  ) A.   B.   C.   D. C [由双曲线=1知a=3,b=2,c=, 离心率e==,右焦点为F(,0),设点P到直线x==的距离为d,则=e, 所以d====.故选C.] 【教材原题·P127习题3.2T10】设动点M与定点F(c,0)(c>0)的距离和M到定直线l:x=的距离的比是(a<c),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 [答案] =1(a>0),轨迹是双曲线. 探究2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2 当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公共点时,该直线与双曲线一定相切吗? [提示] 不一定.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交点. [新知生成] 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 设直线l:y=kx+m(m≠0),① 双曲线C:=1(a>0,b>0),② 将①代入②, 得Ax2+Bx+C=0. a.当A=0时,直线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直线与双曲线C相交于一点. b.当A≠0时. ①Δ>0 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公共点,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②Δ=0 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③Δ<0 直线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离. 【教用·微提醒】 (1)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时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双曲线可能相切或相交. (2)消元后注意二次项的系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0,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典例讲评] 2.已知双曲线x2-y2=4,直线l:y=kx-1,试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