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550

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标准仿真卷4(含解析)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2529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4 1.C [C项,“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错误,强加因果。] 2.A [A项,“历史学就不是时间的科学”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的“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可知,“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只是条件之一。] 3.B [B项,朱元璋规定只能制定一个年号实际上是克服年号繁多带来的时间“分段化”。] 4.解析:材料二第一段“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段时间’”提出问题; 第二段开头一句“这可能是一种偏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接着用让步关系的句子“中国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轨’理论,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指出:中国史学家用“单轨”理论等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 第三段“此外……”告诉我们这是又一反驳的理由,段首句强调了“发展起来的通史处理了包括若干个朝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指出史学家用通史处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 第四段根据“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可知,指出纪事本末体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 第五段最后部分小结,根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可知,指出道在中国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答案:①首先指出中国史学家用“单轨”理论等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②接着指出史学家用通史处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③然后指出纪事本末体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④最后指出道在中国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5.解析:①材料一第一段提出中心观点,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 ②材料二第二段通过分析历史存在都有时间界限,有开端和终结,阐释历史意味着时间,历史年代学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结合改编歌词中“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如周、秦、汉等朝代各有起点和终点。历史性的存在有时间界限。 ③材料二第三段的主要意思在开头两句,转折关系的句子告诉我们侧重点在转折之后,那就是在年代上编排历史事件时,年代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显然,结合“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三国残,两晋殇……”可知,歌词中秦朝的灭亡,三国、两晋等时期的划分等都具有褒贬之意。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 ④材料二总体上就是来反驳西方学者的偏见,“二十五史剪不断”体现了各个朝代前后相续,说明中国历史时间是连续时间。 答案:①历史性的存在有时间界限。中国历史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如周、秦、汉等朝代各有起点和终点。②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歌词中秦国的灭亡,三国、两晋等时期的划分等都具有褒贬之意。③中国历史时间整体上是连续时间。“二十五史剪不断”体现了各个朝代前后相续。 6.B [B项,“动物蹦跳”是虚写,是由飞翔的雄鹰“想见到那儿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雪貂和马鸡”。] 7.C [C项,“隔膜和敬畏”错误,桑杰对身为公家人的父亲一直是尊重的,只是之前尊重中有点隔膜,现在有了亲切。] 8.解析:①方言口语、藏族谚语。文化风味,生动独特。如“啦”“要哩”“噢呀”运用方言口语,呈现了藏族牧民朴实心态。如“天上没有牦母牛,下的不是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