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637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2409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抗战,纲要,历史,中外,必修,教师
    课时分层作业(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B A C C A B B B B B B B B B 17.论题:近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分) 阐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接着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急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分) 1.A [根据材料“币制改革”“加强内地经济建设”“整编军队”“考察西南地区”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国民政府从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不断为战争做准备,包括稳定金融、整训军队、巩固国防和重视西南建设等,故选A项;材料表格中包括了国防、军队和西南建设等多项措施,大多与军事建设有关,排除B项;材料中关于经济发展的举措以服务备战为核心,是战时统制经济的一部分,与经济近代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国民党在备战方面的措施,而且国共还处于对峙状态,双方矛盾依然尖锐,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可知,漫画中一人在“东三省”点燃了“世界二次大战”的炮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事件即九一八事变,此漫画表明时人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故选B项;漫画并未呈现他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寄托于国际联盟的调节无果,因此无法得出“九一八事变已被各国重点关注”的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 3.B [根据题干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华北掀起了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大规模参与的一二·九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爱国运动以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反对华北“自治”为主要内容,带动了全国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浪潮,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二·九运动爆发时,西安事变还未发生,不能推出该事件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团结各方共赴国难”可知,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多股政治力量都宣传“全民族团结抗日”,这反映了进行全民族抗战已经迫在眉睫,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体现在整个抗战过程的实践中,仅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通电无法完全印证这一点,排除C项;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D项。] 5.C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在瓦窑堡会议后,适时调整统一战线策略,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这说明民族危机的加深助推了国共走向第二次合作,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标志是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与题干时间和主旨均不符,排除A项;1935年,全民族抗战尚未达成社会共识,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所述表明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了阶级利益之上,体现出国共两党间的共同利益是抗日,而不是强调二者间的阶级利益,排除D项。] 6.C [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