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85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30 第七单元 进阶一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日期:2025-10-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6612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赤壁,上册,必修,语文,高中,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体会两篇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 3.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章取舍有度,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特点。 5.整理一些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6.感受优美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文本联读] 《赤壁赋》和《登泰山记》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如何描写“月出”和“日出”的美景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学考对接] 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3.[读写联动] 学了苏轼的散文……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200字左右。 4.阅读主题素材 主题1:得与失 主题2:感悟生命 5.吟诵国学经典 [文化常识] 壬戌 既望 斗牛 阳 阴 戊申晦 五鼓 [国学经典] 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②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子》) 篇目一 赤壁赋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     )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          ) 劝请 一会儿 指白茫茫的水汽 弥漫,笼罩 放任 往 越过 指广阔的江面 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    )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请概括层意:_____ _____ _____ 旷远的样子 同“凭”,乘 太空 驾 指飞升成仙 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一段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 (第2层)于是饮酒乐甚,扣舷(      )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 (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请概括层意:_____ _____ 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桂木做的棹 指月光下的清波 悠远的样子 指所思慕的人 循、依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细丝 深谷 寡妇 写作者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箫声起,悲意生,主客触景生情,引出下文的主客问答。 (第3层)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容色改变的样子 端坐 同“缭”,盘绕、 这地方 当 攻占 船头和船 斟酒 长矛 捕鱼砍柴 葫芦的一种 围绕 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