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116

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七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10-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50894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解析,答案,pdf,上册,语文
    文本补充阅读七 对比阅读。 文章一: 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一张思德 仇秀莉 长征途中,红军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草丛上笼罩着迷蒙的雾气,腐草 下掩盖着危险的泥潭,气候变化无常。红军既要在这荒凉的草地上行走,还要冲 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敌机的狂轰滥炸,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战士们心中都装着 革命必胜的信念,大家彼此鼓励,互相挽扶,以高昂乐观的情绪激励着前进的勇 气。缺衣少药的艰难日子,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不怕苦、不怕累,累活脏活抢 着干,原本壮实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了,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 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最危险的是我们在草地上露营时,有的草皮 看起来很平展,但只要在原地多待一会儿,就会陷进泥沼。 一天,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只见他拼命向上挣扎,有的战 士伸手去拉,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一点点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大家都 很着急却又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急地对我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 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 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趴在泥沼上。我不忍心踩他的身子,立在那儿没动。 张思德急着冲我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 光,我迈出了左脚一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 浑身是泥的张思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场的官兵们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 友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称赞他在危急关头善于动脑筋。 在过草地20多天后,更严重的困难出现了,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 饥饿无情地成胁着战士们。为了战胜饥饿,走出草地,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 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吃,还四处挖野菜充饥。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 菇,张思德怕它有毒便决定先尝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由此断定 此蘑菇有毒而扔掉,避免了一起群体中毒事件。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让我愈 发敬佩张思德先人后己、为了革命的胜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 (选文有删改) 126语文四年级上册(R) 文章二: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 千部的腐败,常常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 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如今回想起, 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 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 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穿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 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 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 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 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可他 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 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的儿子严格要求,给毛岸 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 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 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