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静 女 《诗经·邶风》 《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但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静女》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静女/其,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静女/其,贻我/彤。彤管/有,说怿/女。 自牧/归,洵美/且。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2.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古文今译】 娴静姑娘真美丽,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而是)美人相赠厚情意。 1.诗歌共分三章,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语调或语速? _____ _____ _____ 2.请反复地阅读诗歌,说说“彤管”与“荑”在诗中有什么象征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3.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1.《诗经·邶风·静女》中,女子赴约却“_____”,令男子“_____”,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 2.《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静女》中,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上的角楼会面,其诗句是“_____,_____”。 4.《静女》中,描写男子称赞女子送给自己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 5.《诗经·邶风·静女》中写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的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C.第二、三两章,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 D.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直率纯朴之美。 2.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 _____ _____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东汉中后期,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要产生沉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就是这类诗作的代表。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本诗采用二三节拍断句,但在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2.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古文今译】 渡江之时采莲花,兰草泽中多芬芳。 采来莲花要送谁?心上人儿在远方。 回过头来望故乡,长路漫漫长又长。 同心相隔在两地,衰老到死也忧伤。 1.如何理解“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诗的内容? _____ _____ 2.“芙蓉”在《涉江采芙蓉》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_____ _____ 3.朗读这首诗,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句子,并分析分别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