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954

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原创预测卷四(含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131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原创
    高考原创预测卷·原创预测卷四 1.B [根据材料“商代青铜器多有饕餮纹……凤鸟纹样开始流行”“商人重酒,周人禁酒……周代青铜酒器大量减少”可知,伴随商周朝代更迭,青铜器纹和青铜器的数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政权更迭影响了文化生活,故选B项;材料仅仅提到青铜器的盛酒功能,没有对比,无法得出祭祀成为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排除A项;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的数量和铸造工艺等方面,材料没有充分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描述,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及其与制度更新的关系,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这些人既是中朝的侍从顾问,又同时出任外朝官”可知,从中朝官员中选拔官吏,出任外朝官,代皇帝巡行各地,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监督,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谏议”是臣下对君主直言规谏论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但官员选拔制度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朝官出任外朝官变相使中央或地方出现了两套行政系统,不一定能提升行政效率,且“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方……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可知,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方主动学习南方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同时说明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助推民族交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文化对北方的影响,不能看出南方统一北方趋势明显,且最后是北方政权统一了南方政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而非历史背景,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与此前相比,871—880年以后,两京地区墓志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881—890年以后,河北—河东地区墓志数量也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和洛阳,导致许多人死亡和迁移,从而影响了这些地区墓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故选C项;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与871—880年以后的墓志数量大幅变化无关,排除A项;科举选官的进一步完善是在宋朝,且主要影响的是官僚体系和社会阶层流动,与墓志数量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对民俗的破坏更多地表现在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地方政权的割裂,而对于墓志数量这样的具体文化现象影响有限,排除D项。] 5.A [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在位期间,给自己家族和武将家族安排了一系列联姻,这有助于以联姻方式缓和赵氏与各武将的关系,进而缓和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故选A项;宋初以崇文抑武、重用文官等方式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且仅凭联姻无法“解决”这一历史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对材料中的这些武将采取的方式是收回兵权,并非要其参与国家治理,排除C项;与武将联姻跟文官集团没有直接关系,且宋初文官政治尚未完全形成,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袍服官帽……市井民众……为主”可知,教化的图文从原来官员的形象变成了市井民众,体现了世俗化的趋势,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剥削,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阶层之间的流动,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教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教化,并不涉及民众审美,排除 D项。] 7.C [由材料“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可知,中外通商后,西方列强从中国攫取经济利益,因此上海机器织布局规定“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行纺织”,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选C项;“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行纺织”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获得专利权,限制华人经营,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排除B项;南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