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402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晨读晨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9次 大小:1308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目的,晨读,图书馆,前提,13课,读书
  • cover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 1.狭隘(  ) 2.慰藉(  ) 3.已臻佳境(  ) 4.麻痹(  ) 5.魅力(  ) 6.孜孜不倦(  ) 7._____(qiāng)害 8.卷_____(zhì) 9.一_____(luò) 10._____(bá)涉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领略·领会 [辨词] 两者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侧重于体验、欣赏、认识或尝试,对象常是较为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侧重于指理性上的理解、体会,对象常是较为抽象的事物。 [运用] 他趁放假期间专程前往外地,兴致勃勃地_____了几处自然奇景,感到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_____。 2.熟悉·熟习 [辨词] 二者都是动词,表示对事物了解得深透,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熟习:指掌握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常用于技艺、学问、语言、知识等。 [运用] 这位农业技师_____果树栽培和防治病虫害的知识,我们有近二十年的交情了,彼此很_____。 3.息息相通·休戚相关 [辨词] 二者都可表示关系密切,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息息相通: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含有利害一致、同甘共苦的意味。适用面比较窄,多指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运用] 自然环境保护与人类的命运_____。只有在动物与人类之间,建立起_____的联系,才能使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积累] 1.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2.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多用于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4.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5.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成语填空] 1.这些超级节目冠名权的门槛之高,已经足以让很多品牌商(    )。 2.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适宜,更不能(    ),如果不加以保护还是会出现视力回退的情况。 3.这本书充分体现了为读者着想、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满足了新媒体时代读者延伸阅读的需求和习惯,不愧为一本常读常新、(    )的通俗理论读物。 4.千米高空,俯瞰广袤湿地和绚丽花海的无限风光,令人(    )。 [提示] 一、1.ài 2.jiè 3.zhēn 4.bì 5.mèi 6.zī 7.戕 8.帙 9.摞 10.跋 二、1.领略 领会 2.熟习 熟悉 3.休戚相关 息息相通 三、1.望洋兴叹 2.一劳永逸 3.引人入胜 4.心驰神往 读书与修养 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他指出人们应当从阅读,尤其是阅读杰作中获得教养,倡导一种“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同时,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适用角度] 读书与修养 个性阅读 经典的力量 1.名句识记 (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 (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7)书籍是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