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1.通过野外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 2.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 学习任务一 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形态与规模 (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的地貌往往由_____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描述 (1)选址:选择_____比较广阔地方。 (2)顺序———从_____到微观、从面到点。 (3)手段:利用_____图、_____影像等辅助观察。 将地貌类型与具体地貌名称连线。 某地理研学小组前往某地进行地理考察。下面为该研学小组所拍摄的一幅照片。 问题1 (综合思维)你认为此幅照片的拍摄者所在的拍摄位置有何特点? 问题2 (地理实践力)观察照片内容,分别说出甲、乙、丙处的地貌特点。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并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下图为延安宝塔山及其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①大桥 ②延安宝塔 ③延安宾馆 ④沿河道路 1.图示区域中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沿河道路 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可判断该地规模较大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学习任务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高度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概念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 图示 图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作用 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能够反映地面的_____ 数据来源 通过查找____或借助仪器获得 可通过计算获得 2.坡度 (1)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项目 内容 影响 坡度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_____和_____的比值来表示 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巨大。例如,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又如,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线路,就是通过延长路程,降低线路的坡度 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2)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_____特征。 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_____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_____。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暑假期间,小李老师带领学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图1是黄土高原某处的景观图, 图1 图2是同学们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图2 问题1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判断图中b、c两坡的坡度大小,并分析怎样开发利用这两处山坡。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探讨甲、乙、丙三地中何地适合建窑洞?并说明理由。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B地和D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 ) A.180米 B.260米 C.350米 D.420米 2.图中村庄位于( )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3.A地所在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鞍部 C.陡崖 D.山谷 如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我国某地进行科学考察时绘制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观察图示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甲处地貌类型为( )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6/6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1.通过野外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