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某次地震的等震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处大 C.通常情况下,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通常情况下,甲地为地震烈度最大区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2023年3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富满油田的果勒3C井顺利完钻,井深达9 396 m,标志着塔里木油田正式迈入9 000 m级油气勘探开发新阶段。据此完成3~4题。 3.钻井勘探影响最大的圈层为(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水圈 4.果勒3C钻井最深处可达的区域( ) A.位于莫霍面以下 B.所属圈层厚度均匀 C.可能存在软流层 D.横、纵波均能到达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6.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回答7~8题。 7.①圈层的主要特点为(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8.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9.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圈层的名称,并说明该圈层空间范围的特点。 (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 (3)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相互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易错题)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北部低,南部高 B.中间高,四周低 C.中部地区变化大 D.东部地区最薄 1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C.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距离呈正比 D.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薄 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乙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 _____ 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1/1课时分层作业(三)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D D C D C B A B C C C B 9.(1)生物圈。特点: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范围,这一薄层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接触带,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2)大气圈 水圈 (3)联系 渗透 14.(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